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心融通:宋玉辞赋与《庄子》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7 23:26
  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都有“庄屈”和“屈宋”合称的现象。庄子与屈原上天入地的逍遥之境、充满神话色彩的浪漫主义风格都被视为楚文化的代表。而宋玉与屈原进行比较,也是基于两人都属楚人,且在辞赋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将宋玉与庄子比较的现象并不多见。仔细研读两人作品便可发现,二人在艺术风格和个人经历等方面也具有极其相似之处,且对汉代赋体文学都有巨大贡献。所以本文将从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审美范畴等方面对二人进行比较,最后探讨两人作品融通的原因。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现状、意义。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第一章。主要分析庄宋在艺术风格方面的融通,分为表现手法、题材的运用和写作结构三小节具体阐述,指出两人在作品中均使用了夸张、想象、排比等一系列修辞手法来展现了浪漫主义的文风,题材运用上也多相似之处;在构思特点和结构上两人均使用问答式,来展开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叙述。第三部分为论文的第二章,主要分析两人在审美范畴方面的融通,包括在作品中反映出了‘奇悲之美’、鸟意象和风意象的融合。第四部分为论文的第三章,主要分析两人在思想和人格追求方面的融通,将从政治思想、人格追求和文学观三方面进行阐述。第... 

【文章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宋玉辞赋与《庄子》风格之融通
    第一节 写作手法的相似运用
        一、想象、夸张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相似
        二、善托它物以说理
        三、铺陈的写作手法
    第二节 题材和构思的相似运用
第二章 宋玉辞赋与《庄子》审美范畴之融通
    第一节 奇悲之美
        一、庄宋之奇
        二、庄宋之悲
    第二节 意象之美
        一、“鸟”意象
        二、“风”意象
第三章 宋玉与庄子人生态度之融通
    第一节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第二节 对生命强烈的忧患
    第三节 对高洁人格的坚持
第四章 宋玉和庄子文心融通的原因
    第一节 地域文化的浸染
        一、神话及其思维方式对庄宋的影响
        二、楚巫文化对庄宋的影响
    第二节 人生境遇的弥合
        一、庄宋的人生困局
        二、造成庄宋陷入困局的相似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楚辞类作品与《庄子》[J]. 刘生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2]论庄子的伟大人格[J]. 宋辉,宋晓璐,王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3]从《风赋》看宋玉赋对《庄子》的接受——《文选》研究之二[J]. 钟其鹏.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4]试论宋玉的平民意识及其思想渊源[J]. 姚守亮.  襄樊学院学报. 2010(10)
[5]庄子的生命悲情及其超越之境[J]. 廖开颜.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2)
[6]宋玉《九辩》的篇章结构及写景抒情方式[J]. 李炳海.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7]《庄子》的神话思维和语言特色[J]. 刘伟.  法制与社会. 2008(09)
[8]宋玉赋中巫山神女的文学史地位与影响[J]. 熊笃.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9]试论庄子学派与宋玉的亲缘关系[J]. 王兵,张征.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10]宋赋与汉赋简论[J]. 王问靖.  船山学刊. 2002(03)

硕士论文
[1]宋玉辞赋艺术论[D]. 丁雪.湖北大学 2012
[2]论庄子人生哲学的成因[D]. 岳国文.西北师范大学 2007
[3]庄子生命悲剧意识探究[D]. 林秀丽.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4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04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0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