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绝望与觉悟的隐喻——杜甫一组咏枯病树诗论析

发布时间:2020-12-13 16:51
  杜甫在上元二年(761)写作的一组以枯病树木为题材的咏物之作《病柏》《枯椶》《病橘》《枯枏》,一变以往树木之咏的托喻方式,由寄托主体情志转向隐喻社会现实。其中包含着对个人、社会、王朝前所未有的深刻思索,涉及个人前途黯淡、民生凋敝、君主失德乃至王朝没落诸多重大主题。其中传达的从国计民生到个人命运的全面的幻灭感,折射出杜甫晚年思想的重要变化,透露了他最终释放政治抱负而专注于诗歌创作的心理动因。在这个意义上,《枯枏》四首也可以说是杜甫晚期创作中最具思想深度的开拓,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文章来源】:文史哲.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宝六载:杜诗嬗变的关节点(上)[J]. 谷曙光,俞凡.  杜甫研究学刊. 2016(04)



本文编号:2914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14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3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