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志怪小说中的复仇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18:50
复仇之风始于先秦、兴于汉代、衰于六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志怪小说是对神鬼怪异故事的记载,既是神话传说的继承者,也是传奇话本的先驱者。唐前志怪小说中的复仇主题反映了人民对黑暗封建统治的控诉批判、对道德沦丧社会的辛辣讽刺和对正义社会的殷切期盼;复仇主题故事中,由于复仇者性别及社会阶层的差异,复仇的难易程度有着极大的不同,被复仇者的惨烈下场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对社会道德心态的影响;复仇主题表现了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包涵着深厚的文化内蕴,对推动健全的社会体制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复仇与法律
二、复仇与历史
三、复仇与文化
四、复仇与文学
第一章 唐前复仇主题故事类型
第一节 控诉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滥杀无辜的暴行
一、最高统治者的滥杀无辜
二、上层统治阶级的滥杀无辜
第二节 讽刺封建统治集团下的内部矛盾和斗争
一、统治者之间的王权纷争
二、中下层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纷争
第三节 歌颂清官吏治与批判昏官酷吏
一、明正爱民的清官吏治
二、无能失职的昏官酷吏
第四节 揭露与抨击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沦丧
一、背弃旧主、恩将仇报
二、欺师灭祖、大逆不道
三、残害继亲、悖逆人伦
四、杀害弱小、灭绝人性
第五节 鬼神精怪世界中的异类复仇
一、生活在水中的精怪
二、生活在陆地上的精怪
三、神佛的复仇与降罪
第二章 唐前复仇主题故事特点
第一节 男性的以力直接复仇与女性的借助外力复仇
一、男性的以力直接复仇
二、女性的借助外力复仇
第二节 位高权重的生杀予夺与人微言轻的艰难困顿
一、位高权重的生杀予夺
二、人微言轻的艰难困顿
第三节 违背人伦道义的惨烈下场
一、违背人伦者的下场
二、违反道义者的下场
第三章 唐前复仇主题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唐前复仇风气的历史传承
一、复仇之风始于先秦
二、复仇之风兴于汉代
三、复仇之风衰于六朝
第二节 唐前复仇主题所处的时代环境
一、儒家人伦思想对唐前复仇主题的影响
二、宗教环境氛围对唐前复仇主题的影响
第四章 唐前复仇主题的内涵与价值
第一节 唐前复仇主题的内涵
一、对残酷现实的逃避
二、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三、对暴行暴政的抗争
四、唐前复仇主题故事中复仇扩大化、残忍化倾向
第二节 唐前复仇主题的价值
一、劝诫与教化人性,推动健全的法治与人治
二、激励人民勇于抗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冤报故事[J]. 杨丽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2]从魏晋南北朝复仇现象看“礼”对“法”的影响[J]. 梁满仓. 求是学刊. 2013(05)
[3]浅谈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J]. 刘娜. 焦作大学学报. 2012(02)
[4]隐忍母题与中国古代复仇策略的文学表现[J]. 王立.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9(04)
[5]法律与复仇的历史纠缠——从古代文本透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J]. 明辉. 学海. 2009(01)
[6]关于先秦时期复仇问题的思考[J]. 张琦.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复仇与法律[J]. 苏力. 浙江人大. 2007(08)
[8]复仇文化与中国悲剧特点[J]. 刘丽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9]《聊斋志异》中的反暴复仇母题——蒲松龄互文性意识和古代中国向猛兽复仇故事[J]. 王立. 蒲松龄研究. 2006(04)
[10]论中西文学复仇主题的文化传承及嬗变[J]. 桂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04)
硕士论文
[1]复仇与东汉社会[D]. 郭义伟.郑州大学 2016
[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研究[D]. 王美玲.西北师范大学 2013
[3]佛教对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研究[D]. 刘琳.河南师范大学 2013
[4]先秦两汉复仇现象比较研究[D]. 李周平.辽宁师范大学 2012
[5]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研究[D]. 李明霞.河北师范大学 2011
[6]幽情别恨寄精怪[D]. 宁莉莉.山东大学 2010
[7]两汉复仇风俗研究[D]. 王蕾.山东大学 2010
[8]颜之推《冤魂志》研究[D]. 祁凌军.西北师范大学 2009
[9]情理法视阈下中国古代复仇现象研究[D]. 秦双星.黑龙江大学 2009
[10]中国古代复仇问题的法律研究[D]. 唐菀泽.兰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5007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复仇与法律
二、复仇与历史
三、复仇与文化
四、复仇与文学
第一章 唐前复仇主题故事类型
第一节 控诉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滥杀无辜的暴行
一、最高统治者的滥杀无辜
二、上层统治阶级的滥杀无辜
第二节 讽刺封建统治集团下的内部矛盾和斗争
一、统治者之间的王权纷争
二、中下层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纷争
第三节 歌颂清官吏治与批判昏官酷吏
一、明正爱民的清官吏治
二、无能失职的昏官酷吏
第四节 揭露与抨击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沦丧
一、背弃旧主、恩将仇报
二、欺师灭祖、大逆不道
三、残害继亲、悖逆人伦
四、杀害弱小、灭绝人性
第五节 鬼神精怪世界中的异类复仇
一、生活在水中的精怪
二、生活在陆地上的精怪
三、神佛的复仇与降罪
第二章 唐前复仇主题故事特点
第一节 男性的以力直接复仇与女性的借助外力复仇
一、男性的以力直接复仇
二、女性的借助外力复仇
第二节 位高权重的生杀予夺与人微言轻的艰难困顿
一、位高权重的生杀予夺
二、人微言轻的艰难困顿
第三节 违背人伦道义的惨烈下场
一、违背人伦者的下场
二、违反道义者的下场
第三章 唐前复仇主题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唐前复仇风气的历史传承
一、复仇之风始于先秦
二、复仇之风兴于汉代
三、复仇之风衰于六朝
第二节 唐前复仇主题所处的时代环境
一、儒家人伦思想对唐前复仇主题的影响
二、宗教环境氛围对唐前复仇主题的影响
第四章 唐前复仇主题的内涵与价值
第一节 唐前复仇主题的内涵
一、对残酷现实的逃避
二、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三、对暴行暴政的抗争
四、唐前复仇主题故事中复仇扩大化、残忍化倾向
第二节 唐前复仇主题的价值
一、劝诫与教化人性,推动健全的法治与人治
二、激励人民勇于抗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冤报故事[J]. 杨丽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2]从魏晋南北朝复仇现象看“礼”对“法”的影响[J]. 梁满仓. 求是学刊. 2013(05)
[3]浅谈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J]. 刘娜. 焦作大学学报. 2012(02)
[4]隐忍母题与中国古代复仇策略的文学表现[J]. 王立.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9(04)
[5]法律与复仇的历史纠缠——从古代文本透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J]. 明辉. 学海. 2009(01)
[6]关于先秦时期复仇问题的思考[J]. 张琦.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复仇与法律[J]. 苏力. 浙江人大. 2007(08)
[8]复仇文化与中国悲剧特点[J]. 刘丽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9]《聊斋志异》中的反暴复仇母题——蒲松龄互文性意识和古代中国向猛兽复仇故事[J]. 王立. 蒲松龄研究. 2006(04)
[10]论中西文学复仇主题的文化传承及嬗变[J]. 桂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04)
硕士论文
[1]复仇与东汉社会[D]. 郭义伟.郑州大学 2016
[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研究[D]. 王美玲.西北师范大学 2013
[3]佛教对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研究[D]. 刘琳.河南师范大学 2013
[4]先秦两汉复仇现象比较研究[D]. 李周平.辽宁师范大学 2012
[5]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研究[D]. 李明霞.河北师范大学 2011
[6]幽情别恨寄精怪[D]. 宁莉莉.山东大学 2010
[7]两汉复仇风俗研究[D]. 王蕾.山东大学 2010
[8]颜之推《冤魂志》研究[D]. 祁凌军.西北师范大学 2009
[9]情理法视阈下中国古代复仇现象研究[D]. 秦双星.黑龙江大学 2009
[10]中国古代复仇问题的法律研究[D]. 唐菀泽.兰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5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1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