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漂泊与家国观念 ——四十年代小说行旅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0 16:50
行旅是人类最普遍的社会活动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结构和题材。从文学史和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行旅题材的文学在诗文方面十分丰富,但是叙事性的行旅文学本身的发展,以及针对行旅叙事的研究都落后于西方。到了晚清时期,中国在列强的炮火下打开了原本封建紧闭的大门,西方先进的观念知识和机械交通工具的传入,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体制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与世界接轨创造了机会。所以,晚清时期不仅诞生了许多游历海外的游记散文,也出现大量具备行旅叙事特点的小说。从此开始,中国国民进入了现代行旅的行列。本文研究的四十年代行旅叙事小说所处的正是中华民族危机达到顶点的时代,中国人在侵略炮火的催促之下踏上行旅,此时的行旅与以往任何年代相比具备独特的残酷性。同时,全新的中国又在炮火之中,在全民的行旅之中诞生。所以,四十年代的行旅也孕育着国家独立的希望。本文研究的文本是1937年至1949年创作发表的小说,从四十年代战争背景入手来解读当时的行旅小说,也从行旅叙事入手来展现四十年代的文学面貌。绪论对“行旅”概念的选择,行旅叙事的研究,以及古今中外的行旅叙事发展做了梳理。四十年代行旅叙事研究的缺失,正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行旅”辨析
二、中西“行旅”叙事文本与叙事传统
三、研究综述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战火中的迁移
第一节 行旅的动力
一、现实的动力
二、叙事的动力
第二节 程途的风景
第三节 作为行旅载体的交通工具
一、新式载体的连接作用
二、封闭空间中的混乱
第二章 “暂驻”的漂泊之态
第一节 不稳定的“暂驻”
第二节 从政治理想到精神追求
一、向“延安”的追寻之旅
二、印蒂的追寻之旅——论《无名书稿》前三卷
第三节 女性行旅者
一、觉醒的女性之旅
二、堕落的女性之旅
第三章 行旅叙事与家国观念
第一节 行旅的路线
一、作家的行旅路线
二、小说中的行旅路线
第二节 个人行旅与国家想象
一、“以小见大”的叙事
二、个人行旅者的家国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往来交通”的文学功能及美学意蕴——新时期以来文学语境中的交通工具[J]. 李彦姝. 文艺研究. 2016(10)
[2]姚雪垠《长夜》中土匪形象分析[J]. 吴静. 名作欣赏. 2015(15)
[3]浩繁而通俗的国难史:张恨水抗战文学论[J]. 康鑫. 中华文化论坛. 2015(01)
[4]近代乡愚游沪小说中的城乡隔膜与对峙[J]. 施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5]地理叙事在文学作品中的变迁及其意义[J]. 颜红菲. 江汉论坛. 2013(03)
[6]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汉形象[J]. 司新丽. 中国文学研究. 2012(04)
[7]《夜雾》:抗战环境下的人性观照与书写[J]. 刘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0)
[8]《新石头记》旅行空间论[J]. 董定一.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9]重读姚雪垠的现代土匪题材小说《长夜》[J]. 罗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06)
[10]旅者与精魅:宋人行旅中情色精魅故事论析——以《夷坚志》为中心的探讨[J]. 铁爱花,曾维刚. 中国史研究. 2012(01)
博士论文
[1]明清游历小说研究[D]. 董定一.南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明清小说“游士”叙事研究[D]. 孙立清.浙江师范大学 2015
[2]《围城》空间叙事研究[D]. 王聪.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5
[3]新时期文学中的流浪主题[D]. 马英.辽宁大学 2012
[4]明清“游记体”小说研究[D]. 崔来福.陕西理工学院 2012
[5]移动的风景线[D]. 燕子.北京大学 2011
[6]新时期以来行旅主题小说研究[D]. 万婷.浙江师范大学 2011
[7]中国20世纪行旅文学回眸[D]. 李友桥.湖南师范大学 2008
[8]艾芜流浪汉小说的叙事艺术[D]. 洪瑞春.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8211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行旅”辨析
二、中西“行旅”叙事文本与叙事传统
三、研究综述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战火中的迁移
第一节 行旅的动力
一、现实的动力
二、叙事的动力
第二节 程途的风景
第三节 作为行旅载体的交通工具
一、新式载体的连接作用
二、封闭空间中的混乱
第二章 “暂驻”的漂泊之态
第一节 不稳定的“暂驻”
第二节 从政治理想到精神追求
一、向“延安”的追寻之旅
二、印蒂的追寻之旅——论《无名书稿》前三卷
第三节 女性行旅者
一、觉醒的女性之旅
二、堕落的女性之旅
第三章 行旅叙事与家国观念
第一节 行旅的路线
一、作家的行旅路线
二、小说中的行旅路线
第二节 个人行旅与国家想象
一、“以小见大”的叙事
二、个人行旅者的家国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往来交通”的文学功能及美学意蕴——新时期以来文学语境中的交通工具[J]. 李彦姝. 文艺研究. 2016(10)
[2]姚雪垠《长夜》中土匪形象分析[J]. 吴静. 名作欣赏. 2015(15)
[3]浩繁而通俗的国难史:张恨水抗战文学论[J]. 康鑫. 中华文化论坛. 2015(01)
[4]近代乡愚游沪小说中的城乡隔膜与对峙[J]. 施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5]地理叙事在文学作品中的变迁及其意义[J]. 颜红菲. 江汉论坛. 2013(03)
[6]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汉形象[J]. 司新丽. 中国文学研究. 2012(04)
[7]《夜雾》:抗战环境下的人性观照与书写[J]. 刘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0)
[8]《新石头记》旅行空间论[J]. 董定一.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9]重读姚雪垠的现代土匪题材小说《长夜》[J]. 罗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06)
[10]旅者与精魅:宋人行旅中情色精魅故事论析——以《夷坚志》为中心的探讨[J]. 铁爱花,曾维刚. 中国史研究. 2012(01)
博士论文
[1]明清游历小说研究[D]. 董定一.南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明清小说“游士”叙事研究[D]. 孙立清.浙江师范大学 2015
[2]《围城》空间叙事研究[D]. 王聪.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5
[3]新时期文学中的流浪主题[D]. 马英.辽宁大学 2012
[4]明清“游记体”小说研究[D]. 崔来福.陕西理工学院 2012
[5]移动的风景线[D]. 燕子.北京大学 2011
[6]新时期以来行旅主题小说研究[D]. 万婷.浙江师范大学 2011
[7]中国20世纪行旅文学回眸[D]. 李友桥.湖南师范大学 2008
[8]艾芜流浪汉小说的叙事艺术[D]. 洪瑞春.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8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2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