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宋代诗话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08:06
  宋代是古典叙事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代诗话正是在这一潮流中产生的重要硕果。而宋代诗话叙事部分的研究常常被学术界所忽视,其丰富的故事内容以及独特的叙事方式还没得到系统地梳理,其叙事部分在整个古典叙事学的价值还没有得到深入地挖掘。本文以宋代诗话的叙事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文本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系统地整理宋代诗话叙事了什么内容,有何独特的叙事特征,或采用了何种与众不同的叙事方法,试图探讨出宋代诗话的叙事部分对整个古典叙事学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宋代诗话的叙事部分进行全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章主体有引言,主要涉及诗话的“外延”以及“叙事”的释义,注重理清“叙事”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的总体发展过程。另外,针对近年来诗话学科体系的建立,梳理了宋代诗话的研究现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宋代诗话的创作理论和创作背景,宋代诗话中诗歌理论内容的研究,注重宋代诗话与其他文体的比较研究,最后对宋代诗话的叙事意义也稍有提及。第一部分主要系统地整理了宋代诗话的叙事内容。宋代诗话的叙事内容主要包括诗的故事,这部分收录的内容涉及时间跨度长,不仅包括叙述者所...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诗话的“外延”和“叙事”的释义
        一、诗话的“外延”
        二、“叙事”的释义
    第二节 宋代诗话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 宋诗话的叙事内容
    第一节 以史为主,史论结合
        一、时代文坛或文人的历史
        二、有关时代政治的事件和历史
        三、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评说
    第二节 以异事趣事作为谈资
        一、以“异事”作为谈资
        二、以趣事作为谈资
    第三节 诗人日常的人际交情
        一、诗人与女子的情意
        二、朋友之间的情谊
    第四节 具有时代独家性的见闻
第二章 宋诗话的叙事特征
    第一节 自由漫谈的随笔形式
    第二节 逻辑性的组合叙事形式和条理性的叙事脉络
        一、逻辑性的组合叙事形式
        二、条理性的叙事脉络
    第三节 以诗为核心的事件选择
    第四节 传奇性的故事情节
    第五节 早期诗话娱乐性的创作目的
第三章 宋代诗话“叙事”产生的原因及其叙事价值
    第一节 宋代诗话“叙事”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宋代诗话“叙事”的价值
        一、提供了生动且富有文学色彩的故事
        二、宋代诗话的史料价值
        三、叙事对形成“诗话体”的特殊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虚构性及历史性:“论诗及事”诗话的叙事考察[J]. 魏宏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宋代轶事类诗话中的佛与僧[J]. 张培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3]论宋诗话[J]. 祝尚书.  文学遗产. 2016(01)
[4]宋代“四六话”产生与“诗话”关系考[J]. 莫道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5]论“语体”及文体的前“文体”状态[J]. 胡大雷.  文学遗产. 2012(01)
[6]宋诗话中的用事说[J]. 常先甫.  宜宾学院学报. 2011(01)
[7]语录体与宋代诗学[J]. 马自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8]论宋诗话创作意图的生成及影响[J]. 赵文洁.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3)
[9]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发展迟滞原因之探讨[J]. 王先霈.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闲话”与“独语”:宋代诗话的两种叙述话语类型——以《六一诗话》和《沧浪诗话》为例[J]. 刘方.  文艺理论研究. 2008(01)

博士论文
[1]宋诗叙事性研究[D]. 周剑之.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宋诗话中“言外之意”研究[D]. 毛莎莎.宁夏大学 2016
[2]唐宋文人诗谶研究[D]. 李敏.西北大学 2012
[3]宋诗话中“趣”范畴的研究[D]. 杨秀平.西南大学 2012
[4]论宋代闺秀和名妓的女性意识觉醒[D]. 樊鸿雁.安徽大学 2010
[5]论宋前小说与宋代早期诗话之关系[D]. 沈梅.西南交通大学 2008
[6]现代诗话研究[D]. 汤保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9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29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2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