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清初世运与文人心态对“词史”观念建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2 04:40
  人们在"词"的发展中逐步感知、认识其特征、作用,某种意识于焉渐生;而由一个概念来明确表达意识,则表明观念之成熟与确立。清初"词史"观的成熟与确立,是长期以来关于"词"意识的积累与转变的结果,意在将词与经史并论,扩充词的表现领域,在文体上消解诗与词的界限。客观来看,这一"词史"观念是政治压力、文体弹性以及个人生命体验相结合的产物,关乎世运与人心;而从陈子龙、吴伟业、陈维崧词的创作与接受可知,"词史"观的构建,既体现出作者的自觉,也包含着读者基于世运、人心的理解。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关于“词史”观念的再讨论
    (一)“词史”观之本意
    (二)“词史”内涵与题材相关
    (三)“词史”表现与手法相关
二、世运书写与“词史”观念之构建
    1.陈子龙:鼎革记忆中的历史影像
    2.吴伟业:文网恐惧下的“史外传心”
    3.陈维崧:身份焦虑下的“弃诗作词”
三、“词史”:在政治、文学与个人生命之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明词人方惟馨《菩萨蛮》的“词史”价值[J]. 周明初.  文学遗产. 2017(03)
[2]《且朴斋诗稿》:遗民徐懋曙的诗史追求——稀见明遗民文学别集撷英之一[J]. 潘承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1(04)
[3]陈子龙著作与作品考述[J]. 王英志.  文学遗产. 2007(06)
[4]论陈子龙的词学思想[J]. 李越深.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5]作品意义的展现与作家意图的遮蔽——以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为例[J]. 王兆鹏,姚蓉.  南开学报. 2004(06)
[6]论清代词史观念的形成[J]. 叶嘉莹.  河北学刊. 2003(04)
[7]清代的“词史”意识[J]. 陈水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05)



本文编号:3058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58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1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