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刘长卿诗歌对悲剧意识的审美超越

发布时间:2021-03-03 13:14
  在中国主流文化中,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是价值建构的原点和永恒的动力,悲剧意识则源自人的价值建构过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宣示了人在价值建构中的根本性地位,而对生命有限性的认知规定了悲剧性存在是人的生命本质,悲剧意识的兴起则是价值追询、建构的必要条件和价值净化的保障机制。刘长卿的诗不注重凸显人生的有限性,不注重理性追问与思考,在对悲剧意识的审美超越上的突出特点是以境界的开启、深情感慨、人的自证的方式来超越悲剧意识,并使悲剧意识形成了形式化的特征。刘长卿大量隐逸题材诗歌所表现出的"本真"感是寻找精神家园而未得的栖遑感,这是其诗歌的精神特质,也是追索精神家园的现实力量。刘长卿的诗歌在很多历史时期都具有积淀价值的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本文编号:3061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61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