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王照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9:22

  本文关键词:王照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女性文学大盛,名家辈出,著作如林。王照圆作为清代著名女经学家、文学家,在清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声誉,臧庸曾赞道“当代女师,一人而已”。照圆祖籍山东福山,其家族在历史上诞生了封疆大吏王骘、王检和王兆琛,以及金石学家王祖源和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等著名人物,可谓名副其实的文化世家。王氏族人在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对王照圆等后人影响深远。王照圆虽为女流,但幼秉家学,博闻强识,通经涉史,亦善工笔山水,获有“福山李清照”之美誉。受母亲影响和督促,王照圆自幼勤勉好学,婚后又与丈夫郝懿行亦师亦友,共同致力于学术研究,有“栖霞郝夫妇”之美誉。臧庸曾以“夫妻著述,一家两先生”之语将二人在学问上的成就与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相提并论,由此可见郝氏夫妇学术地位和影响之一斑。因为丈夫的缘故,王照圆与同时代阮元、臧庸、王念孙、马瑞辰、胡承珙等著名学者,以及同时期的一些女学者多有生活上的往来和学术上的交流。王照圆博通经史,著述颇丰,不仅擅长诗文写作,在学术研究领域更是颇有建树。王氏受母亲遗嘱,以曹大家注为主,兼取虞贞节、綦母邃之义补注《列女传》,其“考伪证谬,订异参同,颇能通其隐滞,发前人所未及。诠释名理,校正文字,贯串经传,疏解精严”,对后学研究《列女传》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王照圆又因研究《列女传》而涉及《列仙传》,认为俗本多失其真,故而旁搜唐以来类部及注家所援来校今本,又从《道藏本》得其梗概,略加订正,撰成《列仙传校正》。王氏综合采用多种校勘方法,不仅校勘内容全面丰富,对《列仙传》体例和人数亦有所阐发。丁福保赞其书为“当世最善、最难得之本”。王照圆作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女经学家,其在经学研究领域最主要的成就是对《诗经》的解读。王氏自幼习读《诗经》,年轻时曾作《葩经小记》,可惜未能流传下来。她曾不满朱熹《诗经》注释的晦涩而加以重注,后整理旧稿,并同郝懿行一起研究考订。最终由郝氏执笔,以问答的形式记录二人对《诗经》的新解,著成《诗说》二卷、《诗问》七卷,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王氏“说诗”以经为本探讨《诗》义,论《诗》往往能跳出尊汉与尊宋的藩篱,以《诗》论《诗》,可谓汉宋兼采,不加偏废。二书采用闲居问答的方式记录了二人关于《诗经》的见解,文中虽然涉及大量名物训诂、字词考证,但不乏对《诗经》文学价值的挖掘。更可贵的是,她从女性视角为清代《诗经》学思想研究注入了女性情怀。总之,王氏《诗经》学偏重于文学本位研究,加之兼容而独立的治学态度,在当时考据风气盛行的《诗经》学林是相当难得的。周作人曾赞其《诗》说“能体察物理人情,真有解颐之妙”、“殊有意趣,此种说经中有真脉搏”,可谓灼见。在诗歌创作领域,王氏与郝氏二人于平日间诗词唱和不断,并合著《和鸣集》一卷。诗歌内容主要是二人平日里相互唱和与一些生活常事。诗人虽居闺阁之中,却能感悟生活真谛,其诗歌在以和为美的主旋律的引导下,内容丰富多样,艺术特色也十分鲜明。可谓闺秀诗中的佳作。在散文创作方面,郝懿行《晒书堂集》收王照圆《晒书堂闺中文存》一卷,是王照圆平日里所写的一些散文的汇编。十一篇文章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叙述和序跋两类。此外,《梦书》是王氏辑佚类的学术成果,其中除辑佚唐宋类书中关于占梦的理论以外,还包含了王照圆关于梦境、人生的一些看法和感悟,从中可略见其生活态度。
【关键词】:王照圆 清代 女性 经学 文学 郝懿行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绪论12-28
  • 一、选题理由12-14
  •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14-26
  • (一)清代时期15-18
  • (二)民国时期18-19
  • (三)新中国时期19-26
  • 三、研究目标26-28
  • 第一章 王照圆生平与著述28-56
  • 第一节 王照圆宗族世系考28-34
  • 第二节 王照圆生平与交游34-48
  • 一、王照圆生平34-41
  • 二、王照圆交游考略41-48
  • 第三节 王照圆著述考略48-56
  • 一、佚本49-50
  • 二、存本50-53
  • 附:表一:王照圆宗族世系表53-54
  • 表二:清代山东地区女性文学作家地域分布表54-55
  • 表三:清代山东地区女性文学著作类型表55-56
  • 第二章 王照圆《列女传补注》研究56-102
  • 第一节 《列女传补注》的写作背景、成书与版本56-59
  • 一、《列女传补注》的写作背景56-58
  • 二、《列女传补注》的成书时间与版本流传58-59
  • 第二节 《列女传补注》的注释特点59-68
  • 一、“诠释名理,辞简义恰”59-61
  • 二、“考讹证谬,订异参同”61-62
  • 三、“疏通疑义,诠补旧说”62-64
  • 四、“贯串经传,尤多心得”64-66
  • 五、“斯并微言,善解礼义”66-68
  • 第三节 《列女传补注》对《列女传》引《诗》问题的探讨68-78
  • 一、关于刘向师承与《鲁诗》渊源69-72
  • 二、关于《列女传》引诗字词释义72-74
  • 三、关于《列女传》引诗主题、作者与成书缘由74-78
  • 第四节 王照圆《列女传补注》与梁端《列女传校注》比较分析78-102
  • 一、成书过程79-84
  • 二、学术特色84-93
  • 附:表格一:王照圆《列女传补注》关于《列女传》引《诗》“《鲁诗》说”23 则93-95
  • 表格二:王照圆《列女传补注》引郝懿行之说12则95-96
  • 表格三:王照圆《列女传补注》与梁端《列女传校读本》释词不同举例20则96-99
  • 表格四:梁端《列女传校注》引王照圆《列女传补注》18 则(附郝懿行之说2则)99-102
  • 第三章 王照圆《列仙传校正》研究102-114
  • 第一节 《列仙传校正》的成书与版本102-103
  • 一、《列仙传校正》的成书缘由及其过程102-103
  • 二、《列仙传校正》的版本及其体例103
  • 第二节 《列仙传校正》的文献学价值103-114
  • 一、校勘方法多样化104-107
  • 二、校勘内容全面化107-111
  • 三、对《列仙传》体例和人数有所阐发111-114
  • 第四章 王照圆《诗经》注释研究114-134
  • 第一节 清代乾嘉《诗经》学发展概况114-117
  • 一、论《诗》尊汉学、主《诗序》115-116
  • 二、重考据、训诂,反对空疏解经116
  • 三、以文学说《诗》,,注重《诗经》的文学阐释116-117
  • 第二节 王照圆《诗经》注释特点分析117-134
  • 一、以经为本,探讨《诗》义的“说诗”原则119-124
  • 二、闲居问答式的独特形式124-127
  • 三、追求文学本位,从文本出发阐释《诗经》的文学价值127-131
  • 四、女性说《诗》的独特视角131-134
  • 第五章 王照圆诗歌研究134-158
  • 第一节 王照圆诗歌的思想内容135-147
  • 一、新婚对唱135-138
  • 二、写景咏物138-142
  • 三、遥寄相思142-143
  • 四、抒写抱负143-145
  • 五、日常生活145-147
  • 第二节 王照圆诗歌的艺术特色147-158
  • 一、刚柔相济:充满女性柔情又不乏男子气魄的格调148-152
  • 二、新奇高雅、不落俗套的修辞手法152-156
  • 三、以和为美的优雅境界156-158
  • 第六章 王照圆散文研究158-174
  • 第一节 《闺中文存》研究158-167
  • 一、叙述类158-160
  • 二、叙跋类160-163
  • 附:郝懿行《晋宋书故》及其序跋所作时间再探讨163-167
  • 第二节 《梦书》研究167-174
  • 一、中国古代的梦书概况167-168
  • 二、王照圆《梦书》的成书过程、体例及其版本168-170
  • 三、王照圆《梦书》的分类及其思想主旨170-174
  • 结语174-176
  • 附录176-242
  • 一、王照圆年谱简编176-184
  • 二、王照圆诗集汇编184-194
  • 三、《葩经小记》整理194-242
  • 主要参考文献242-248
  • 一、著作242-245
  • 二、学术论文245-247
  • 三、学位论文247-2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48-249
  • 致谢249-250

  本文关键词:王照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8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9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