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清末小说中新党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9 20:16
  近代中国政局动荡,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国内文人志士也在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自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提出后,小说的政治功用被放大,小说中也开始出现为政治宣传所用的新党形象。通过这些新党形象,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晚清社会中新党群体的精神面貌,同时还从侧面反映了晚清政治环境与文化背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清末小说中新党形象的概述,其中包括对涉及新党形象的小说作品进行爬梳,以及对产生的历史环境加以简要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无不刺激着小说家敏感细腻的神经。第二部分收集了相关新党形象的小说后,归纳小说家创作新党形象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指出清末小说中新党形象中的共性和差异。这一部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类,分别是酝酿期、繁荣期与衰退期。其次按照新党两个不同派别进行分类,分别是维新派与革命派。这两类新党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很大差异。第三层将该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整理,并总结此类形象的共性。最后,对于谴责小说中假新党形象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清末小说中新党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内涵。在将本文所需的小说进行收集归类后,进而分析造成这种分类差异的...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清末小说中新党形象述略
    第一节 近代小说中涉及新党形象作品概述
    第二节 清末小说中新党形象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清末小说中新党形象分类
    第一节 按照作品时间顺序的分类
        一、酝酿期(1899—1902)
        二、繁荣期(1903—1908)
        三、衰退期(1909—1911)
    第二节 按照人物政治立场的分类
        一、以维新先驱为原型
        二、以革命烈士为原型
    第三节 爱国新女性
        一、外在男性化
        二、美貌的加持
        三、舍身救国
    第四节 谴责小说中的假新党
        一、生活习气的西化
        二、新名词的运用
        三、尴尬的演说
第三章 近代小说中新党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内涵
    第一节 新党形象迥异的原因
    第二节 新党形象背后的时代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女闹革命”:晚清小说“女革命者”形象考论[J]. 程亚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2]清末民初的民族国家话语与文学中的女性想象[J]. 李奇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04)
[3]民族国家、本土性与女性解放运动——以晚清中国为中心的考察[J]. 董丽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4]简论吴趼人“立宪类”短篇小说创作[J]. 康文.  作家. 2008(06)
[5]一部矛头直指保皇派首脑康有为的清末小说——关于黄世仲《大马扁》的几个问题[J]. 颜廷亮.  甘肃社会科学. 2007(02)
[6]《新中国未来记》的历史观念及其政治伦理[J]. 魏朝勇.  浙江学刊. 2006(04)
[7]从落拓文人到报界闻人——对晚清职业报人的群体透视[J]. 程丽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3)
[8]从虚无党小说的译介与创作看无政府主义对晚清小说的影响[J]. 张全之.  明清小说研究. 2005(03)
[9]吴趼人:在保守与改良之间[J]. 魏文哲.  明清小说研究. 2002(04)
[10]走向边缘的精神之旅──论李伯元的思想倾向及其演进过程[J]. 丁和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博士论文
[1]从介入到关怀:晚清小说政治功用性的演变(1902-1911)[D]. 李亚娟.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晚清小说中的革命问题[D]. 施慧玲.苏州大学 2014
[2]满汉观念与清末小说研究[D]. 姜英子.暨南大学 2014
[3]清末民初满汉关系研究[D]. 吴磊.中央民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68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68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d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