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凌叔华小说的性别书写
发布时间:2021-05-08 00:05
凌叔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第一批有才华的现代女作家之一。时代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文学氛围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形成凌叔华兼具传统女性温婉和新女性智慧的个性特征,凌叔华以鲜明的性别身份观照两性生存的本相,并通过手中的笔把自己对现代性别意识的思考和探索呈现给大众,她的性别写作贴近时代必然的性别认同,既是对女性自我历史命运的深切关注,同时也是对和谐性别关系的美好追求。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凌叔华其人其文的目的及意义、截至目前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第一章性别意识形成,从“五四”这个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凌叔华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入手,从源头进行发生学的研究,来探讨凌叔华成长和创作历程的思想文化语境和历史土壤;第二章性别境遇的具体探寻,将以文本细读的方法阐释凌叔华小说中对旧式女性命运的关切、对知识分子女性处境的反思以及对男性世界的审视,凌叔华是五四女作家中少有的刻画了男性角色,深入思考两性关系的作家,本章意在突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二元对立的惯性思维模式,深入文学内部研究性别关系;第三章性别书写的文化意蕴,表示凌叔华的性别写作揭示出了性别困境,且希求认同...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性别意识的形成
第一节 五四时期性别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家庭背景带来女性性别身份的思考
第三节 求学生涯助力性别写作的欲望
第二章 性别境遇的具体探寻
第一节 对旧式女性命运的关切
第二节 对新式女性处境的反思
第三节 对男性世界的审视
第三章 性别书写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揭示性别困境
第二节 认同性别身份
第三节 追求性别平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传、性别与历史:对凌叔华《古韵》的解读[J]. 陈曦.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2]言说娜拉与娜拉言说——论五四新女性的叙事与性别[J]. 刘传霞. 妇女研究论丛. 2007(03)
[3]论中国文学现代性叙事与性别意识建构[J]. 刘传霞. 云南社会科学. 2006(05)
[4]从女性主义回到性别研究[J]. 王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5]性别与叙事——凌叔华小说创作论[J]. 王青.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6]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叙事性文本——凌叔华小说综论[J]. 崔涛. 宜宾学院学报. 2004(06)
[7]20年代后期中国女作家关于婚恋伦理的探讨[J]. 乐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8]爱情、婚姻与事业——凌叔华作品中女性问题探索[J]. 王彩萍.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02)
[9]凌叔华研究综述[J]. 崔银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10]走进女性——凌叔华笔下的女性世界[J]. 平啸. 江苏社会科学. 2000(06)
博士论文
[1]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D]. 程亚丽.山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论凌叔华的情爱书写[D]. 罗翊.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及其小说中男性形象[D]. 杨柳.西南大学 2010
[3]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D]. 姜媛.辽宁师范大学 2010
[4]五四时期女作家写作中的性别意识和叙事话语[D]. 李琨.东北师范大学 2009
[5]凌叔华小说研究[D]. 魏琴.西北师范大学 2003
[6]凌叔华小说创作论[D]. 林晓霞.福建师范大学 2003
[7]凌叔华小说创作论[D]. 姜子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2
[8]凌叔华小说论[D]. 张雅萍.天津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74287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性别意识的形成
第一节 五四时期性别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家庭背景带来女性性别身份的思考
第三节 求学生涯助力性别写作的欲望
第二章 性别境遇的具体探寻
第一节 对旧式女性命运的关切
第二节 对新式女性处境的反思
第三节 对男性世界的审视
第三章 性别书写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揭示性别困境
第二节 认同性别身份
第三节 追求性别平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传、性别与历史:对凌叔华《古韵》的解读[J]. 陈曦.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2]言说娜拉与娜拉言说——论五四新女性的叙事与性别[J]. 刘传霞. 妇女研究论丛. 2007(03)
[3]论中国文学现代性叙事与性别意识建构[J]. 刘传霞. 云南社会科学. 2006(05)
[4]从女性主义回到性别研究[J]. 王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5]性别与叙事——凌叔华小说创作论[J]. 王青.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6]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叙事性文本——凌叔华小说综论[J]. 崔涛. 宜宾学院学报. 2004(06)
[7]20年代后期中国女作家关于婚恋伦理的探讨[J]. 乐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8]爱情、婚姻与事业——凌叔华作品中女性问题探索[J]. 王彩萍.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02)
[9]凌叔华研究综述[J]. 崔银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10]走进女性——凌叔华笔下的女性世界[J]. 平啸. 江苏社会科学. 2000(06)
博士论文
[1]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D]. 程亚丽.山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论凌叔华的情爱书写[D]. 罗翊.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及其小说中男性形象[D]. 杨柳.西南大学 2010
[3]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D]. 姜媛.辽宁师范大学 2010
[4]五四时期女作家写作中的性别意识和叙事话语[D]. 李琨.东北师范大学 2009
[5]凌叔华小说研究[D]. 魏琴.西北师范大学 2003
[6]凌叔华小说创作论[D]. 林晓霞.福建师范大学 2003
[7]凌叔华小说创作论[D]. 姜子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2
[8]凌叔华小说论[D]. 张雅萍.天津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74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7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