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明末清初咏屈诗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2 00:44
  咏屈诗文作品发生于汉魏,发展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逐渐臻于繁盛,数量剧增且题材新颖,形成了这一时期诗文作品史上蔚为大观的文学现象。然而,由于学界对明末清初的诗文不甚重视,有关屈原的研究又多是围绕屈原本身及其作品进行的,而较少着眼于历代咏屈诗文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明末清初这一鼎革之际的咏屈诗文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结合明末清初咏屈诗文共性和个性特征、规律性和个案性的研究,力图探索明末清初文人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独特吟咏视角以及心态特征。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包含三个部分:第一章,通过与历代咏屈诗文的纵向对比、与明前期和中期咏屈诗文的横向对比,以及与宋末、元末等具有诸多相似性的鼎革时期咏屈诗文对比,描述了明末清初咏屈诗文所呈现的作品众多,文人结构较为复杂以及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概貌,并从政治、学术思想以及诗学思想的变迁等方面探究其繁荣新变的原因。第二章,明末清初文人结构较为复杂,有遗民隐士,也有贰臣文人,有奔走抗清的忠烈之士,也有消极避世的逃禅文人,而不同境遇下的文人咏屈的心态自是千差万别。因此,本章主要是从民族心理的角度,探究明末清初不同的文人群体咏屈诗文中所包含的忠爱思想...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明末清初咏屈诗文的繁盛
    第一节 明末清初咏屈诗文概貌
    第二节 明末清初咏屈诗文繁盛的原因
第二章 明末清初咏屈诗文的思想内涵
    第一节 “忠爱”思想
    第二节 仕隐矛盾
    第三节 时命悲嗟
第三章 明末清初咏屈诗文的屈学研究价值
    第一节 明末清初屈原其人其文之评论
    第二节 明末清初咏屈诗文中的屈学因素
    第三节 明末清初咏屈诗文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明清戏曲中的屈原形象流变[J]. 王楠.  作家. 2013(18)
[2]试论明遗民对屈原的接受[J]. 陈如毅.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3(01)
[3]《楚辞补注》对屈原形象的重新确立[J]. 孙光.  北方论丛. 2009(06)
[4]明末清初遗民的“屈原情结”[J]. 龚莹莹.  新余高专学报. 2009(05)
[5]《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楚辞批评[J]. 郭丹.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6]论楚辞流传与“屈原一家之书”的《楚辞》结集[J]. 董运庭.  云梦学刊. 2005(03)
[7]屈原身世命运的关注与宋代士大夫的人生关怀[J].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8]屈原的孤独及其诗史意义[J]. 李建国.  三峡文化研究丛刊. 2003(00)
[9]《楚辞》文献学百年巡视[J]. 黄灵庚.  文献. 1998(01)
[10]从汉代的拟骚创作看屈原对汉代文学的影响[J]. 王洲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1)

博士论文
[1]元明清屈原戏考论[D]. 何光涛.四川师范大学 2012
[2]宋代屈原批评研究[D]. 林姗.福建师范大学 2011
[3]元明清楚辞学研究[D]. 孙巧云.苏州大学 2011
[4]屈原考古新证[D]. 周建忠.上海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明末清初诗人群体的文化品格与诗学发展[D]. 孙达时.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唐代咏屈原诗研究[D]. 李文江.云南大学 2013
[3]屈原悲剧人格研究[D]. 彭红卫.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82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82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1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