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贾探春形象阐释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20:24
  本文以贾探春形象阐释史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学批评理论,旨在分析从清朝至今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对贾探春这一人物形象的阐释,并对此作出评析。第一章主要叙述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以及清朝至今关于探春研究的研究综述,旨在通过对贾探春阐释史的研究而了解红学研究的进度以及文学批评观念的流变,深入了解贾探春这一人物形象。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清朝脂砚斋、评点派以及题咏派对探春的阐释,脂砚斋通过对探春品格和气度的赞扬,为后世研究者奠定了基础和方向,评点派在脂砚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出现了不同的情感态度倾向,产生了明显的褒贬,题咏派对探春主要持肯定和欣赏的态度,但同时他们缺少一定的批判精神,粉饰太平和忘情于风月是他们的特点。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对探春研究观念的交锋,包括以季新、周汝昌、王昆仑、李辰冬在内的新兴学者以及以王伯沆、陈其泰为代表的旧式学者之间观点的对立和交锋,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新派文人在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下产生的理性、多元的阐释。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在新中国成立的政治背景下对探春解读的差异性,以蒋和森、何其芳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改革者,以刘梦溪、吴战垒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卫道夫,以乔先之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开明派...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贾探春形象阐释史研究综述
第二章 清代丰富多彩的阐释
    第一节 脂砚斋评探春:基础和方向
    第二节 评点派评探春:褒贬与深入
        一、姚燮
        二、王希廉
        三、张新之
        四、涂瀛
        五、其余评点家
    第三节 题咏派评探春:欣赏与感伤
第三章 1911-1949:民国期间探春研究的观念交锋
    第一节 中国式家庭悲剧的界说
    第二节 探春改革精神的弘扬
    第三节 探春“政治风度”的论析
    第四节 探春结局阐释的影响
    第五节 旧派文人对探春的道德批判
        一、王伯沆
        二、陈其泰
第四章 1949-1980:新中国政治背景下探春解读的差异性
    第一节 辩证分析—封建社会的改革者
    第二节 极度贬斥—封建社会的卫道夫
    第三节 延续的论争
    第四节 台湾、香港及海外学者:不同政治背景下的阐释
第五章 1980—: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的阐释
    第一节 多元文化和多元审美视角下的探春
        一、探春的管理思想
        二、探春意象阐释
        三、主体性思潮和对中国文化的思考
        四、探春阐释的悲剧意蕴
    第二节 结局的多种猜测
        一、海外王妃
        二、国内王妃
        三、粤海姬子
    第三节 现代戏曲对探春形象的阐释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573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73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1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