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后殖民视域下的陈映真小说

发布时间:2022-01-19 10:44
  陈映真以第三世界左翼思想者的形象屹立于台湾文坛,其小说富含的历史厚度和思想浓度在台湾文学界鲜有人及,要读懂战后台湾,陈映真是绕不开的。以后殖民视角作为阅读陈映真小说的切入点,不仅符合台湾的历史与社会现实,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他小说中的历史关照、现实批判,阐发陈映真文学的当下意义。绪论部分大致梳理陈映真研究的成果,介绍了较具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文章,以及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和大致结构。第一章主要分析陈映真不同时期小说文本所体现出的主体症状,从历时角度考察主体性的建构过程。从最初偶然接受左翼资源,左翼理想萌芽,到深入社会,困顿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再到思想资源丰富,主体成熟,理想愈发坚定,陈映真主体建构过程具有延续性。第二章分析在陈映真敏感、批判的眼光中观察到的后殖民时期台湾社会的变迁,这个过程的本质是文明的冲突。“城”的繁荣与“乡”的失落,透过历史烟云,陈映真刻画了其间个体被异化的表征,认同错乱的杂糅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后殖民时代帝国对台湾的再殖民。第三章梳理陈映真小说中关于台湾旧殖民历史对台湾人的影响,以及对于新殖民现实的批判。日本殖民文化残余导致“殖民后遗症”,美日等帝国新殖民方式致使台... 

【文章来源】: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及选题原由
    二、研究方法及理论来源
    三、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第一章 陈映真小说中的东方主体建构
    第一节 窥见左翼理想
        一、“国家”与“人民”:自我主体性的辨认
        二、“市镇小知识分子”与“他者”:自我认知的演变
    第二节 颉颃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一、活下去的策略——接受“异化”
        二、理想如何安放——“康雄”形象的演变
    第三节 自我的再认识——主体的反思与救赎
        一、从反抗到向群众学习:知识者的成长历程
        二、在历史中定位红色理想
第二章 陈映真小说中的台湾社会文化表征
    第一节 对立与冲突:现代化进程中的乡与城
        一、原乡的失落
        二、陈映真笔下的都市与“消费人”
    第二节 消解与杂糅:历史洪流中的个体与群像
        一、由民众的认同错乱现象看陈映真的两岸书写
        二、知识者的迷失与反抗
        三、革命理想的堕落与重拾信仰
第三章 陈映真小说中的殖民反思与出路探索
    第一节 历史之痛的文学再现
        一、日本殖民的后遗症
        二、难以抚平的历史创伤
    第二节 后殖民时代:难以摆脱的认同困境
        一、后殖民心态与主体弱化
        二、反抗之难
    第三节 重塑认同的“归乡”之路
        一、回归乡土
        二、第三世界观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写台湾文学史中的“南方问题”[J]. 刘小新.  东南学术. 2019(02)
[2]左翼与传统:陈映真案例[J]. 赵刚.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9(01)
[3]文本内部的日本——论陈映真小说中的殖民记忆[J]. 赵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4)
[4]以“文学”的方式介入“思想”论战——试论陈映真小说《忠孝公园》的问题意识[J]. 马雪.  现代中文学刊. 2017(05)
[5]战斗与导引:《夜行货车》论[J]. 赵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6)
[6]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陈映真?[J]. 赵稀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6)
[7]左翼的信仰之难——读陈映真《加略人犹大的故事》[J]. 吴舒洁.  文艺争鸣. 2017(02)
[8]本土文化与殖民历史的反思——新世纪台湾小说的后殖民书写[J]. 张帆.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9]从陈映真小说看1960年代台湾知识分子的“离开”情结[J]. 赵刚.  天涯. 2016(02)
[10]论陈映真小说的后殖民批判思想[J]. 潘多灵,吴龙.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5(02)

硕士论文
[1]论陈映真小说的创伤性回忆书写[D]. 唐蓉.浙江师范大学 2017
[2]论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D]. 张纪梅.江南大学 2016
[3]资本主义化与台湾人的主体症状—陈映真文学的一个侧面[D]. 张笛.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作为“思想剧”的《忠孝公园》[D]. 马雪.华东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96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96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2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