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民间立场下的王立纯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09 12:45
  王立纯的小说表现出鲜明的民间立场,但在不同的作品中,其民间立场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大体分为知识分子的民间想象、知识分子与民间的双向互动以及民间世界的内部切入三种。这些呈现形态既是王立纯不断向民间世界深入学习的体现,又展现了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化的冲突融合。在民间立场的观照下,作家表现了民间对权力的质询,彰显了民间的反抗精神和自由意志。民间百姓在原始宗族意识下紧密团结起来反抗权力压迫,在自由精神的号召下,他们积极冲破权力的桎梏,谋求个性的解放和独立。王立纯还呈现了底层对苦难的精神超越,表达了对小人物的深切关怀。这些底层人物承受着沉重的苦难,但他们坚守民间道德,具有安贫乐道和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在喜剧精神的强力宣泄下,他们释放了痛苦情绪,在精神上实现了愉悦自由,这使他们在精神上超越了苦难感受。另外,王立纯对自由诗意的民间理想的坚守使他对自然祛魅进行了反思,自然物化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进而颠覆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诗意家园,以自由自在为核心的自然人性美也逐渐凋敝。在叙事策略上,王立纯积极向民间叙事汲取养分:他的小说在情节结构上借鉴了出走追寻和善恶对立的民间文学母题;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民间叙事中常用的... 

【文章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王立纯小说民间立场的呈现方式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民间想象
        一、浪漫哀伤的想象基调
        二、自由独立的诗性追求
    第二节 知识分子与民间的双向互动
        一、知识分子对民间污垢的批判
        二、民间对知识分子的包容接纳
    第三节 民间世界的内部切入
        一、乡村民间的世俗呈现
        二、为小人物悲欢歌哭
第二章 民间立场下的主题内涵
    第一节 民间对权力的质询
        一、宗族意识下的权力反抗
        二、权力异化下的人性突围
    第二节 底层对苦难的精神超越
        一、民间道德的坚守
        二、喜剧精神的宣泄
    第三节 自然祛魅的悲哀
        一、诗意家园的颠覆
        二、自然人性美的凋敝
第三章 王立纯小说的民间性叙事策略
    第一节 民间文学母题的借鉴
        一、出走追寻的情节模式
        二、善恶对立的故事结构
    第二节 人物塑造的类型化
        一、人物江湖气
        二、人物丑角化
    第三节 民间语言的狂欢化表达
        一、方言口语的戏谑化效果
        二、脏话詈语的平等化诉求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忆念——和立纯在一起的日子[J]. 张郁民.  北方文学. 2016(15)
[2]2001—2015年大庆长篇小说创作情况分析[J]. 张大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3]王立纯小说中的石油文化书写研究[J]. 刘春玲.  大庆社会科学. 2014(04)
[4]新世纪龙江长篇小说创作的收获[J]. 郭力.  文艺评论. 2013(01)
[5]劳作与创造者安眠[J]. 李敬泽.  文艺评论. 2012(09)
[6]工业题材小说的审美困境与主体性重构[J]. 于文夫.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7)
[7]石油创业者生活的史诗性画卷——评王立纯的长篇小说《月亮上的篝火》[J]. 汪树东.  绥化学院学报. 2012(02)
[8]是唏嘘,亦是悲悯——评王立纯的短篇小说集《白云苍狗》[J]. 刘冰.  绥化学院学报. 2012(02)
[9]模糊与真实交织的“龙伞”——评王立纯的长篇小说《龙伞》[J]. 孙婧.  绥化学院学报. 2012(02)
[10]乡土精神的自在与回归——王立纯的长篇小说《龙伞》中的民间视角[J]. 杨欣闽.  大庆社会科学. 2011(06)

硕士论文
[1]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民间性研究[D]. 刘保发.陕西理工大学 2017
[2]论阎连科小说中的乡村权力书写[D]. 伏丽丽.山东大学 2017
[3]迟子建长篇小说研究[D]. 程维.安徽大学 2016
[4]论萧红的家园意识[D]. 王欣.海南师范大学 2016
[5]东北方言幽默研究[D]. 杨怀波.温州大学 2011
[6]文学与民间[D]. 马晓晗.中央民族大学 2005
[7]狂欢节的笑声[D]. 倪慧.浙江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45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45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8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