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基督教大学里的新文学:“五四”时期圣约翰大学的国文教育改革初探

发布时间:2017-05-27 18:03

  本文关键词:基督教大学里的新文学:“五四”时期圣约翰大学的国文教育改革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素来以英语教育著称的圣约翰大学进入20年代后,开始以国文教育改革作为追求基督教教育“本色化”的重要途径。在这其中,校长卜舫济及校方在传统文学和新学制国语课程标准之间的调和与平衡,国文部主任孟宪承从教育学的实践角度对“五四”时期国文教科书的诸多反思,国文教授钱基博开讲“现代中国文学史”,试图寻求一种兼顾新旧言文、博通古今的学术规范,以及国文部教师何仲英、洪北平等在教学实践中对白话文的大力倡导等,构成了20年代前半期圣约翰国文教育改革充满张力的复杂面貌,折射出置身于当时激烈的民族化浪潮中的基督教大学在追求“本色化”还是“基督化”、“现代”还是“传统”、“文言”还是“白话”之间的微妙抉择。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新文学运动;钱基博;圣约翰大学;教育改革;现代中国文学史;国文教学;卜舫济;何仲英;白话文运动;国文系;
【正文快照】: 一“五四”国文教育改革中的圣约翰大学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基督教大学,圣约翰大学素来以英语教育闻名于世,这主要得益于它的第二任1,也是执政时间最长的校长卜舫济(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牧师。1886年,卜舫济入主圣约翰,他抱定华人研习英文,可以增进智慧,铲除陈见,了解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冠夫;;摆渡于传统文学与新文学间的“情感”之舟——1920年代梁启超的“情感”诗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钱理群;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3期

3 ;卜舫济与中国友人来往书信选择(二)[J];档案与史学;1999年05期

4 郭建荣;;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变迁(下)[J];文史知识;1999年05期

5 郭建荣;;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变迁(上)[J];文史知识;1999年04期

6 ;圣约翰大学自编校史稿[J];档案与史学;199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绪才;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D];南开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强;孙麒麟;;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2 马薇薇;;晚清上海西式娱乐的传播路径与娱乐观念的建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凤媛;;基督教大学里的新文学:“五四”时期圣约翰大学的国文教育改革初探[J];文学评论;2016年03期

4 王宏江;倪京帅;;都市文化视域下的海派体育文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5 王晓玲;;邹韬奋体育观探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6 刘红梅;戴洪;;论语文课程目标嬗变中出现的问题[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年05期

7 李斌;董晓俐;;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中学白话国文教科书编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8 刘超;;民国时期研究型大学的兴衰——“中国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百年追寻”系列之一[J];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01期

9 张建新;;近代上海高校体育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7期

10 谢竹艳;;中国近代基督教大学办学宗旨的演变[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笛;民国时期的国语教育和新文学(1920-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栗永清;学科·教育·学术: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学科[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克敌;;晚年林纾与新文学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2 刘登翰;;文学的回归——战后初期关于“建设台湾新文学”的一场论争[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温儒敏;;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对话——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赵凌河;;新文学现代主义思想理论解读[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丁尔纲;;五四新文学革命与建设和茅盾的历史定位——纪念茅盾逝世三十周年[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品高;新文学书籍收藏和投资方兴未艾[N];光明日报;2008年

2 陈品高;新文学书籍收藏和投资正当其时[N];中华新闻报;2008年

3 杨洪承;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践行者[N];文艺报;2012年

4 陈思和;现代报纸副刊与新文学的关系[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陈翔;北大红楼的新文学记忆[N];中国文物报;2011年

6 谢其章;珍贵的新文学绝版书[N];中国艺术报;2004年

7 陈翔;在巡展中弘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遗产[N];中国文物报;2011年

8 记者 王平;专家:两岸文化血脉相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钧;新媒体革命与“新新文学运动”[N];光明日报;2014年

10 陈思和;体味旧时民间出版的兴衰[N];文汇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北京大学;2007年

2 黄健;意义重构中的缪斯[D];浙江大学;2004年

3 隋晓莹;陈独秀与中国新文学运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任珊;章太炎与新文学[D];复旦大学;2009年

5 吴亚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孙志军;现代旧体诗的文化认同与写作空间[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楠;周作人与新文学的学院化:1917-1937[D];复旦大学;2014年

2 陈黎明;“五四”新文学与出版业互动关系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何琴英;新文学重建中的人文反思[D];四川大学;2005年

4 於俊杰;从《国文月刊》看国文教育及其与新文学之关系[D];北京大学;2012年

5 杜波;《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浪;新国文·新文学·新国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海飞;从新文学广告管窥上海文坛(1932-1935)[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金花;身份与学术[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炯;《觉悟》与“五四”新文化新文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丽媛;山东大学与新文学[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督教大学里的新文学:“五四”时期圣约翰大学的国文教育改革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0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4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