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发布时间:2017-05-28 02:11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80年代中期以来,因为“文学失却了轰动效应”,又因为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学科优势的压力,“现当代文学研究”发生强烈危机感,为克服危机感,提出了“史学化”要求。“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兴趣本来就很浓郁,但过去侧重文学内部史的探索,现在则要突破文学界线,伸向更大的历史时空。“现代文学研究”一直争取成为够格的专门史学,90年代后“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兴趣也急剧增高,一个突出标志是“文学体制与文学生产”的探索显示了深度历史研究的意识,陈寅恪“诗史互证”的范式特别流行,但过分倚重“外部研究”,鲁迅特别关注的一时代文学所反映的整体时代精神及其嬗变线索的方法反而被轻视。这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走向“史学化”时应该注意的一种倾向。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科危机 史学化 文学体制
【正文快照】: 一我想探讨一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问题,看看最近三十年左右,这门学科怎样被“逼”着一步步迈向“史”的研究的道路,以及在这过程中都处理了哪些老问题,又碰到哪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任何一门人文学科风尚的改易都不会仅仅起因于学科内部,而往往更多地受到社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2 王本朝;;文学会议与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张福贵;;两种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本质差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洪子诚;;当代文学的“一体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5 焦应魁;郝日;;从“两为方针”到“三个代表”——兼论当代文学艺术的功能与使命[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吴思敬;;当代文学命名与学科整合问题(提纲)[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钱谷融;吴俊;;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人道主义[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8 ;年会小组讨论情况 第三小组举行了“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讨论[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谢廷秋;;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报告[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鸿声;;现当代文学北京空间叙述的差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内首部大型当代文学编年史历经五年编纂面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2 陈学璞;广西当代文学的产业自觉[N];广西日报;2005年

3 张业松;关于“当代文学”的“说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记者 杲文川;文学所当代文学室扫描2006年中国文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俊 实习生 孙中春;当代文学应坚守精神高地[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郭宝亮;重建当代文学的深度[N];文艺报;2007年

7 记者 杨燕;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献信息中心在昆成立[N];云南日报;2007年

8 李玮慧;“当代文学缺什么”[N];文汇报;2008年

9 陈应松;当代文学的困境与突围[N];文学报;2008年

10 记者 裴蕾;“请正视当代文学的价值”[N];四川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静;当代文学中的新疆经验与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2 裴氏翠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4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5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6 钱文霞;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裕固族当代文学[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余富兆;从现实主义的复归到多元并举[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张志彪;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包英格;《蒙古族当代文学观念嬗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佳音;《当代作家评论》(1984 2013)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赵宛婷;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调查与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杜娃来;内蒙古当代文学在蒙古国[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邢燕;走向延安的丁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元元;山西当代文学谱系中的李锐小说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5年

6 窦金龙;新时期初期《人民日报》对文学的引导[D];南京大学;2014年

7 马菁菁;论当代文学对潘金莲形象的改写[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8 杨念泽;论新时期以来的汉语基督徒写作[D];山东大学;2016年

9 刘玲;市场经济语境下的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韩曦;五年制小教大专《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新体系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1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