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柳青现象”反观“赵树理方向”
本文关键词:通过“柳青现象”反观“赵树理方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赵树理方向"在文学史上的大起大落比"柳青现象"更具有反思意义。通过《创业史》反观赵树理《三里湾》的创作,他把时代之困难看作首要书写问题的方式,在一个需要梁生宝式的象征整个民族国家走向的"英雄人物"的时代,显然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转型。赵树理方向的危机来自于对文艺大众化问题理解的偏差,他"重事轻人"的写作虽然在语言上与工农大众打成一片却显示出了情感上的脱离,他的创作更具有普及的意义而忽视了《讲话》中要求的"提高"问题,这使"赵树理方向"一开始就成为一个被曲解的方向。对小二黑故事的"扭曲事实"的改变,也未能达到社会主义再教育的目的。作为政治性的写作,经典性力量的缺失使"赵树理方向"的失落成为必然。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中国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柳青现象” “赵树理方向”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艺大众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3YJC75106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ZD1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科团队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62014XK20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在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转型的过程中,赵树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他的横空出世与急遽衰落,在其时具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我们通常会放到政治意识形态之下理解,这当然具有合理性,甚至可以说是主要因素,但是,如果我们把他与同是以农民形象塑造和农村题材写作著称的柳青进行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试论赵树理小说的情节特征[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军;;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情感与理性冲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3 杨汉瑜;;略论赵树理小说的继承与创新[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4期
4 戴光宗;赵树理研究回顾[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5 柳长青;试论赵树理小说的创作过程[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张冰;试论赵树理的美学思想[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张秀奇,张芙;难以逾越的精神追求形式——赵树理小说成就浅议[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8 朱庆华;论赵树理小说的人文精神[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王明;历史画卷的生动再现——谈赵树理的小说特色[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朱庆华;赵树理小说与传统清官文学之比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丽丽;;赵树理小说中的方言语汇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2 范家进;;为农民的写作与农民的“拒绝”——赵树理模式的当代境遇[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崇轩;老照片中的赵树理[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康吉仁;学习赵树理精神 传承赵树理品质[N];太行日报;2010年
3 聂尔;我们怎样与赵树理相遇[N];山西日报;2012年
4 傅书华;不禁想起赵树理[N];光明日报;2000年
5 ;赵树理 伟大而独特的存在[N];文艺报;2005年
6 黄修己;从显学到冷门的“赵树理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傅书华;山西省文化强省战略中赵树理精神的地位与意义[N];山西日报;2011年
8 李晓宏 赵秋生;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当代意义[N];文艺报;2005年
9 段友文;赵树理与晋东南民俗文化[N];山西政协报;2005年
10 陈强;昔日的旗帜 今天的警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凌;赵树理阐释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乔亮;赵树理文学:轨迹与“方向”[D];上海大学;2009年
3 王力;农民叙事的双重幻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莹;论“赵树理方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坤;民俗学视野下的赵树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连峰;论赵树理的文学“新启蒙”[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大可;“普及”和“提高”的辩证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翟业军;赵树理论[D];扬州大学;2001年
6 延艳芳;论赵树理小说文体的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施照华;赵树理的大众化创作理论及实践[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哲;赵树理研究之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9 田敏;被挤压的真诚——试论赵树理创作中的矛盾与冲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昆;通俗报刊编辑家赵树理[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通过“柳青现象”反观“赵树理方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