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古典小说中的妖女形象及其文化蕴涵

发布时间:2017-06-01 22:12

  本文关键词:古典小说中的妖女形象及其文化蕴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典小说中的妖女形象具有“妖怪”和“女人”双重身份,作为自然事物幻化而成的“妖怪”,其身上所具有的假恶丑及真善美的不同品性,其与人相处关系的好坏以及世人对妖女肯定与否的态度,实际正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与否的历史差异;而作为现实社会中的“女人”,其在不同时期与男性相处时的行为表现以及男性的态度,也反映了当时人与人(男性与女性)之间和谐与否的关系。因此,透过妖女形象可以看到其背后所呈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生态关系。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一理论,将古典小说中妖女形象的演变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生态关系的早期失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期和谐与失衡并存(唐宋明时期)——后期和谐(清代)的结构加以分析,并从多维视角对影响妖女形象演变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宗教因素,以及创作主体因素、小说文体因素、受众群体因素,并由此而生发妖女形象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性启示,包括四点:物无贵贱的平等态度;物我合一的整体观念;遵循规律的实践方式;全面协调的发展眼光。而妖女形象作为具有稳定而又丰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核的文学经典女性形象,也产生了一定的历史影响,其在形象上的个性特征对后世的女性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对当代“女汉子”形象的影响和对“白骨精”形象的影响。同时其在思想内涵上的蕴涵对后世的思想意识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打破了男性对女性阴柔温顺的传统审美范式,对男性审美意识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后世女性的自我意识产生了影响。对于古典小说中妖女形象的文化蕴涵这一问题,大多数学者将视角放在从反面角度批判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将妖女的邪恶、性淫看做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丑化以及女性对男性压迫的反抗,而将妖女身上所具有的其他特性诸如柔顺谦卑、甘于奉献的美好品质看做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伦理道德教化。本文认为,这一观点虽无错,但却具有片面性。中肯地说,妖女形象身上既具有特定男权时代所赋予的道德伦理教化,但同时又有着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中优秀品质的深厚根基,蕴涵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不仅包括对独立自由的人生观追求,还包括生态和谐的自然观追求,而即使是邪恶之妖女身上也存在着传统文化对于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追求。因此,本文主要从正面探析古典小说中妖女形象所蕴涵的我国传统的积极的文化观念,认为妖女蕴涵了我国传统文化追求独立自由的人生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三个方面的思想。
【关键词】:妖女形象 文化蕴涵 生态关系 个性解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言8-23
  • 1.1 妖女形象研究的意义8-9
  • 1.2 妖女形象的研究概况9-15
  • 1.3 妖女形象研究的新视角——基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15-18
  • 1.4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18-20
  • 1.5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及方法20-21
  • 1.6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构想21-23
  • 第二章 古典小说中妖女形象的演变23-44
  • 2.1 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妖女——生态关系之整体失衡23-29
  • 2.1.1 妖女之形象:他者化的妖魔性之塑造25-27
  • 2.1.2 世人之态度:绝对化的否定性之判定27-29
  • 2.2 唐宋明小说中的妖女——生态关系之双重矛盾29-38
  • 2.2.1 妖女之形象: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共存30-34
  • 2.2.2 世人之态度:肯定性与否定性之并立34-38
  • 2.3 清代小说中的妖女——生态关系之主观和谐38-44
  • 2.3.1 妖女之形象:理想化的人性美之塑造39-41
  • 2.3.2 世人之态度:主观化的肯定性之认同41-44
  • 第三章 古典小说中妖女形象演变之原因分析44-58
  • 3.1 妖女形象演变之文学外部因素44-52
  • 3.1.1 社会政治背景之影响44-47
  • 3.1.2 经济文化水平之影响47-50
  • 3.1.3 宗教思想观念之影响50-52
  • 3.2 妖女形象演变之文学内部因素52-58
  • 3.2.1 文人创作主体之影响52-53
  • 3.2.2 小说文体演化之影响53-55
  • 3.2.3 受众群体心理之影响55-58
  • 第四章 古典小说中妖女形象的文化蕴涵58-72
  • 4.1 妖女形象蕴涵了独立自由的人生观58-63
  • 4.1.1 平等与自立——对身份地位之追求59-60
  • 4.1.2 执著与坚定——对自主爱情之向往60-62
  • 4.1.3 才智与胆识——对封建束缚之反叛62-63
  • 4.2 妖女形象蕴涵了人心和善的道德观63-67
  • 4.2.1 温良谦让——对淳朴品性之道德赞颂64-65
  • 4.2.2 克己利人——对奉献精神之道德弘扬65-66
  • 4.2.3 娴静自守——对坚贞信念之道德教化66-67
  • 4.3 妖女形象蕴涵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67-72
  • 4.3.1 万物有所生——对客观规律之遵循67-69
  • 4.3.2 物微亦犹人——对万物平等之追求69-70
  • 4.3.3 返朴而归真——对自然本性之归依70-72
  • 第五章 古典小说中妖女形象对后世的影响及现代性启示72-81
  • 5.1 对后世女性形象的影响72-75
  • 5.1.1 自强与率性——“女汉子”形象73-74
  • 5.1.2 妩媚与才能——“白骨精”形象74-75
  • 5.2 对后世思想意识的影响75-77
  • 5.2.1 对男性审美意识的影响75-76
  • 5.2.2 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影响76-77
  • 5.3 古典小说中妖女形象的现代性启示77-81
  • 5.3.1“物无贵贱”的平等态度78-79
  • 5.3.2“物我合一”的整体观念79
  • 5.3.3“遵循规律”的实践方式79-80
  • 5.3.4“全面协调”的发展眼光80-81
  • 结语81-82
  • 参考文献82-85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5-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星座;;大荒十大妖女[J];今古传奇(奇幻版上半月版);2008年02期

2 水湄伊人;郭宁;;遇见卡门的妖女[J];百花(悬念故事);2014年05期

3 四月妖妖;;抢钱妖女的幸福主义[J];杉乡文学;2006年02期

4 佚名;;为什么越淑女越难嫁[J];幸福(情爱);2011年12期

5 水媚伊人;瑶瑶;;遇见卡门的妖女[J];大众文艺(浪漫);2007年09期

6 К.安德列也夫;鸿影;;海的声音[J];科学大众;1955年01期

7 水湄伊人;孔雀绿;;遇见卡门的妖女[J];幸福(情爱);2007年01期

8 冰夫;;你是妖女,你是负女[J];椰城;2005年10期

9 ;妖女湖[J];世界电影之窗;2006年10期

10 ;你具备哪种妖气?[J];意林(少年版);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绍俊;超越天使与妖女的“奇观”[N];文艺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娜;古典小说中的妖女形象及其文化蕴涵[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2 顾建敏;天使与妖女[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明倩;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妖女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古典小说中的妖女形象及其文化蕴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3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13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9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