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动荡年代里的人物群像图——《天诫》与《茶馆》人物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2 05:22

  本文关键词:动荡年代里的人物群像图——《天诫》与《茶馆》人物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赵明环和郭中束合作编剧的话剧《天诫》同老舍先生的《茶馆》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故事时间跨度较大,同样采取了人像展览式的剧作结构方法,展现了动荡时期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物及其命运选择。本文以戏剧人物形象分析为基点,通过《天诫》与《茶馆》中的人物比较,得出两个剧本在人物塑造上的异同与各自的特色。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
【关键词】天诫 茶馆 人物形象
【分类号】:I207.34;J824
【正文快照】: 值吉林艺术学院建立70周年之际,学院由崔亚卓导演演出了具有浓厚本土气息的历史抗战题材话剧《天诫》。话剧《天诫》的舞台故事背景发生在日本占领东三省的1940年至抗日战争胜利的1945年,地点是伪满时期沦陷的“新京”(今吉林长春)。《天诫》是一部诞生在特殊现实意义下的作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湘臣;老舍与《茶馆》[J];农业考古;2003年02期

2 刘海珊;;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浅析《茶馆》[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8期

3 熊坤静;;老舍与话剧《茶馆》[J];文史月刊;2010年02期

4 董瑞雪;;红色主题遮蔽下的忧思之作——《茶馆》主题新论[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2期

5 江东;;“闲话”的“弹性”——读话剧《茶馆》一得[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9期

6 皖人;一斑窥《茶馆》[J];文谭;1983年03期

7 英若诚;;由《茶馆》引出的一条教训[J];文艺争鸣;1988年03期

8 林斤澜;;《茶馆》后话的后话[J];北京政协;1995年01期

9 老舍;;《茶馆》与文学规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09期

10 老舍;;《茶馆》[J];大视野;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敏;;一丘一壑也风流——省略号在《茶馆》中的妙用[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伍立杨;《茶馆》:艺术魅力常在常新[N];海南日报;2010年

2 梁秉X;见证现实主义艺术的生命力[N];人民日报;2010年

3 胡和平;也谈《茶馆》的主题[N];文艺报;2006年

4 傅光明;老舍的剧作[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静;《茶馆》接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蒋杰;《茶馆》的诞生机制及其主题的多重意蕴[D];山东大学;2008年

3 何文娟;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茶馆》的反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蔡丹丹;《茶馆》接受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5 陈奕;重读《茶馆》[D];厦门大学;2006年

6 宁博;短暂的沉寂 持久的关注[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杨e,

本文编号:414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14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c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