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大撤退”的背后:知识生产与意识形态
本文关键词:“鲁迅大撤退”的背后:知识生产与意识形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一如果仅从现象的层面来看,关于"鲁迅大撤退"的热议似乎是新媒体时代一则微博引发的公案,由于网络的迅捷和多元传播,使得来自于网友大众、媒体记者、官方机构、教学一线、学院专家等诸多声音被放大、混合、交锋,形成了一个歧见纷呈、众声喧哗的场域。在广泛的社会参与讨论之后,"鲁迅大撤退"这一语词被收入百度百科,并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关键词】: 鲁迅作品;大撤退;官方机构;新媒体时代;选文;论雷峰塔的倒掉;藤野先生;人教版;关于鲁迅;《孔乙己》;
【基金】:201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基本业务科研经费院系自主项目“新媒介背景下的文艺生态研究”经费支持
【分类号】:I210
【正文快照】: 化”、“正常化”过程的看法,这种看法来自各方,一具体表述各异而实质相同。比如网络论坛的意见:网友“本来老六”说:“那么多年课文一直不更如果仅从现象的层面来看,关于“鲁迅大撤改才叫人沮丧呢。”网友“费舍”说:“很多文章到退”的热议似乎是新媒体时代一则微博引发的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邱焕星;郭瑞芬;;“鲁迅大撤退”现象研究[J];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01期
2 韩琛;;鲁迅原点问题及其知识生产的悖反——兼及新世纪中国鲁迅研究批判[J];理论学刊;2014年05期
3 顾之川;;理性审视教材对于鲁迅作品的编选[J];语文建设;2013年31期
4 刘丹红;;本月聚焦:“鲁迅大撤退”惹争议[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年12期
5 ;语文教材“鲁迅大撤退”孰是孰非?[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0年10期
6 史承钧;;解除束缚,真实地感受鲁迅——从反思我主持编撰的《鲁迅作品教学参考资料》谈起[J];上海鲁迅研究;2009年04期
7 董奇峰,苗杰;中学语文教材(1950~1977)中鲁迅作品的选录与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1期
8 钱理群;王丽;;重新确立教育终极目标[J];北京文学;1998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利群;;“鲁迅大撤退”的背后:知识生产与意识形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03期
2 廖芳芳;;中学鲁迅教学研究[J];好家长;2016年08期
3 黄晓梅;;加强文言教学 培养健全人格[J];课外语文;2015年06期
4 邱焕星;郭瑞芬;;“鲁迅大撤退”现象研究[J];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01期
5 张玉琴;;对鲁迅《故乡》的文本分析[J];芒种;2014年22期
6 黄金丽;;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述评及存在的问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年04期
7 单华锋;;从叙事学的角度探求鲁迅《故乡》的主题[J];青年文学家;2014年23期
8 吴玉安;;当代学生为什么怕鲁迅[J];情感读本;2014年05期
9 朱新蒙;时惠敏;;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学情感[J];芒种;2013年16期
10 杨海燕;;脸谱化改写:“十七年”鲁迅接受的话语策略[J];齐鲁学刊;2011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景昕;;论新世纪的中学鲁迅教育及其价值取向[J];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03期
2 高旭东;;鲁迅价值再议——论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入[J];艺术评论;2014年02期
3 彭健;;鲁迅文章被删,你急什么?[J];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13年11期
4 王旭明;;语文教材应当增加鲁迅文章[J];语文建设;2013年31期
5 顾之川;;理性审视教材对于鲁迅作品的编选[J];语文建设;2013年31期
6 贺卫东;;新课程·新教材·新鲁迅——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鲁迅问题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7期
7 肖玲玲;;钱理群: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J];考试(新语文);2012年05期
8 李黛岚;闫晓静;;如何看待中学语文教材部分鲁迅篇目被金庸作品所取代[J];文教资料;2012年11期
9 戴少刚;孙德玉;;论我国语文教材编选的课程价值取向——从“鲁迅作品大撤退”谈起[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年09期
10 尹奇岭;;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存续”与“删减”之争[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智利;一部系统研究鲁迅家世的专著──评段国超著《鲁迅家世》(修订版)[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欧阳冰;;鲁迅缘何成了学生“公敌”?[J];大舞台;2000年05期
3 闵良臣;多看鲁迅的伟大[J];新闻爱好者;2001年10期
4 屈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鲁迅[J];党史文汇;2001年04期
5 闵良臣;多看鲁迅的伟大[J];唯实;2001年11期
6 王士菁;鲁迅:永远具有生命力的形象[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钱理群;鲁迅:远行以后(1949-2001)[之三][J];文艺争鸣;2002年03期
8 温儒敏;如何看待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偏激”[J];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06期
9 徐龙年;略谈鲁迅作品中的几种语言现象[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徐书奇;20世纪对鲁迅的批驳之一瞥[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甸甸;罗康宁;;文学语言中的“闲话”和“废话”——以鲁迅作品为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黄键;;愚人、假面及其诗学意义——鲁迅作品中的愚人形象因素[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3 梁启谈;;黑之美——析鲁迅创作的一个审美倾向[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4 陈国恩;;经典的阐释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6 王锡荣;;张学良《鲁迅先生研究纲领》研究[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7 魏冰;;在技校语文课堂中走近大师——也谈鲁迅作品教学问题[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年
8 周国伟;;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新兴木刻运动60周年[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9 吴长华;;从女人到女鬼——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10 赵浩鹏;;新课程背景下的鲁迅作品阅读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迅作品教学评优活动启动[N];文学报;2009年
2 李宁 郭兵 胡印斌;是鲁迅作品难懂还是我们阅读能力下降[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宋晓梦;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与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4 戚_g;鲁迅的方向与当代文艺家[N];文艺报;2011年
5 湖南省湘南学院 吴小鸥;不能忽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甘正气;鲁迅的地位被刻意拔高了吗?[N];湘潭日报;2011年
7 李世琦;听鲁迅先生谈人生[N];河北日报;2013年
8 韩轩;鲁迅和他的北京[N];工人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胡钰;鲁迅淡出教材之后[N];华夏时报;2013年
10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 王锡荣;鲁迅的“世界人”概念和世界的“人”概念[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薄景昕;中学鲁迅作品的接受历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金红梅;金学铁与鲁迅的杂文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苏克军;于无地彷徨—鲁迅作品中的“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峰;鲁迅作品在中学的接受[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李学琼;初中鲁迅作品有效教学策略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乐;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增减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方晓璐;鲁迅作品的欧化语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尹宁;藤井省三“鲁迅化”翻译考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伊雯;关于鲁迅在日本接受情况的考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符蓉儿;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慧宁;中学语文鲁迅作品阅读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9 童洁萍;中西思维模式视角下的鲁迅作品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郑敏;高中鲁迅作品的趣味性教学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鲁迅大撤退”的背后:知识生产与意识形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1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2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