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短篇小说的电影改编策略分析——以《迷离夜》《奇幻夜》两部电影为例
本文关键词:李碧华短篇小说的电影改编策略分析——以《迷离夜》《奇幻夜》两部电影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影和文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但是彼此借鉴汲取灵感,结合出许多作品。香港电影在实现文学与影视跨媒介实验上颇有斩获,其中女作家李碧华的作品改编及其成功可算一景。短篇小说的改编与她的长篇小说改编存在不同的特色,文章将从情节和主题、声音和画面、叙事空间等方面分析其短篇小说改编电影的策略并进行反思。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李碧华 短篇小说 电影 叙事 改编 文化
【分类号】:I207.427;J9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一百多年前,卢米埃尔兄弟摄制并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电影诞生之初,仅仅被视为娱乐的商品,在随后的一百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声音的加入,让它步入艺术殿堂的速度大大加快。电影逐渐借用文学提供的文字素材、叙事方式,文学也从电影中汲取灵感。文学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萍;一道残酷的风景——解读李碧华小说中的“文革”描述[J];当代文坛;2001年01期
2 刘瑛;爱恨痴缠的前世今生——论李碧华小说中的宿命观[J];当代文坛;2004年03期
3 金力维;;李碧华小说《生死桥》上荧屏[J];华文文学;2006年03期
4 严英秀;;鱼对水的绝望:论李碧华小说的两性书写[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刘杰辉;熊伟;;“炼金术”的三种类型——李碧华作品商业成功的原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刘伟;吕宪栋;;李碧华《青蛇》与电影的成功联姻[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3期
7 罗珊;;李碧华文字与影像的前世今生[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8 魏婷婷;;浅论李碧华小说的传奇性[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1期
9 李小娟;;论李碧华小说的孤独主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许瑾;;阳刚与阴柔的变奏——论李碧华小说中的人物[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桂丹;;浅论《胭脂扣》中的个人意识与香港意识[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立刚 (学人);我的爱恨已入土[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凌俊;《烟花三月》:李碧华创作主页上的“精品”[N];文学报;2002年
3 陈保平;“杯子已经洗干净了!”[N];文汇报;2002年
4 龚静;“水袖”“纠缠”的现代志怪[N];东方航空报;2002年
5 洁玲;李碧华《烟花三月》推出增补版[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李之平;人间风景,万象无名[N];文汇报;2006年
7 钟洁玲(编辑);世间爱情血与痛[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丽芳;香港城市精神观照下的景致[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畅;李碧华小说中体现的香港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项婉丽;商业语境下的独特书写:论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创作[D];浙江大学;2007年
3 杨松柠;以传奇书写现实—李碧华及其创作解读[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霏;李碧华的想象香港[D];暨南大学;2007年
5 朱琳;李碧华小说中“压抑”的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仲萃萍;浮世红尘里的妖娆舞者[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旭;论李碧华小说的传奇化叙事[D];扬州大学;2010年
8 钟平丽;沉痛的风景[D];宁波大学;2010年
9 乔酉超;幻境中的真实[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常立伟;李碧华小说中的“祛魅”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李碧华短篇小说的电影改编策略分析——以《迷离夜》《奇幻夜》两部电影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2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