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民族学视野下白族传说“望夫云”中的文化事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17:09

  本文关键词:民族学视野下白族传说“望夫云”中的文化事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白族风物传说“望夫云”不仅流传历史悠久,还因流传地差异导致不同版本间侧重点的不同。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后发现,目前对于该传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方面:文本及文本比对研究、神话学角度阐释、相关改编作品研究。而以民族学角度对该传说进行的研究则稍显欠缺。通过对各时期、各地区流传的该传说版本进行分析,发现该传说虽版本众多,但基本结构独立完整,共性多而差异小。其中产生版本差异的原因主要与流传地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关。以洱海为界,在洱海以西是以农耕为主的平坝区、洱海以东是以渔业为主的山区,这种差异导致两地人在解读“望夫云”这一传说时产生了不同侧重点,并因此反映出两地在生产生活方式、自我与他者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此外,苍洱地区自古为白族聚集区,其民族个性中共有的宗教信仰、审美内涵、价值取向等文化事象是相通的,当这些共同的文化事象被反映到该传说中后,该传说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流传地白族人的集体记忆,这是该传说共性存在的原因。本课题基于前人丰富的研究基础上,以结构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纵向的历史脉络及横向的流传地差异入手,从民族学角度重新解读该传说,并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事象进行研究、探讨集体记忆与传说间的关系,探究民族学对民间文学再解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望夫云” 白族 文化事象 集体记忆
【学位授予单位】:大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9-10
  • 三、理论依据10-11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11
  • 五、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11-15
  • (一)对“望夫云”传说的相关研究11-13
  • (二)从民族学角度对洱海地区的相关研究13-14
  • (三)有关民间文学与地域关系的研究14-15
  • 第一章“望夫云”中的“望夫”情结15-21
  • 第一节“望夫”型神话传说15-17
  • (一)“望夫型”传说的缘起15-16
  • (二)流传于各地的“望夫”型传说16-17
  • 第二节“望夫情节”产生的要素17-19
  • 第三节“望夫云”中“望夫情节”为当地自生19-21
  • 第二章 不同时期“望夫云”传说反映的文化事象21-39
  • 第一节“望夫云”传说产生的大致时代21-22
  • 第二节 书面记载“望夫云”传说及其文化事象22-27
  • (一)方志中的相关记载22-26
  • (二)有关“望夫云”的诗篇26-27
  • 第三节 口头流传的“望夫云”传说及其文化事象27-39
  • (一)女主角为人类的版本27-33
  • (二)女主角为精怪的版本33-36
  • (三)口传版本中反映的文化事象36-39
  • 第三章 不同地区“望夫云”传说中的文化事象39-47
  • 第一节 海东海西“望夫云”传说反映的文化事象39-43
  • (一)流传地概述39-40
  • (二)海西“望夫云”传说反映的文化事象40-42
  • (三)海东“望夫云”传说体现的文化事象42-43
  • 第二节 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43-47
  • (一)自然环境对空间意识的影响43-44
  • (二)历史背景对人观念的影响44-47
  • 第四章“望夫云”传说中体现的其他文化事象47-54
  • 第一节“望夫云”传说中体现的婚姻形式47-51
  • (一)抢婚47-48
  • (二)试验婚48-49
  • (三)逃婚49-50
  • (四)“望夫云”传说流变过程中的婚姻家庭观念50-51
  • 第二节“望夫云”传说中体现的审美特征51-54
  • 第五章 现当代对“望夫云”传说的再解读54-63
  • 第一节 当代对“望夫云”再解读作品梗概54-55
  • 第二节 以“望夫云”为题材的剧本概况与比较55-58
  • (一)滇剧和白剧对“望夫云”传说的改编55-56
  • (二)以歌剧、实景演出及二胡协奏曲形式出现的“望夫云”传说56-57
  • (三)电影剧本《望夫云》57-58
  • 第三节“望夫云”传说被再解读的原因58-63
  • (一)“望夫云”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较为稳定58-59
  • (二)名人的影响力和时代的需要59-60
  • (三)“望夫云”易于通过旅游业进行传播60
  • (四)再解读对“望夫云”版本变化的反作用60-61
  • (五)民族学视野对该传说“再解读”的意义61-63
  • 结论63-64
  • 参考文献64-67
  • 1.专著64-65
  • 2.方志类65
  • 3.参考论文65-67
  • 致谢67-6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书;;端午节的文化事象[J];新湘评论;2012年02期

2 温昌衍;客家“山居稻作”文化及相关文化事象[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何根海;龙的初始原型为河川说——兼论龙神话的原始文化事象[J];池州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4 李卫星,周艳云;“雅”舞的源泉来自“民俗”[J];舞蹈;1999年02期

5 夏敏;当代歌坛‘西藏风’的文化启示[J];西藏民俗;2000年04期

6 ;生肖的渊源与排序[J];福建农业;2007年03期

7 张晶;;审美文化的历史机遇[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张正明;端午·龙舟·角黍·屈原——文化事象异源合流之一例[J];江汉论坛;1991年11期

9 ;编后记[J];长江文化论丛;2013年00期

10 宋良曦;中国盐业的行业偶象与神祗[J];盐业史研究;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福文;;客家与政治[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书;端午节的文化事象[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赵书;过好传统节日 弘扬中华文明[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冯天瑜;如何提取和开掘“中华元素”[N];北京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语涵;《百苗图》中所载乐器及音乐文化事象辨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2 周之润;民族学视野下白族传说“望夫云”中的文化事象研究[D];大理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民族学视野下白族传说“望夫云”中的文化事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4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44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