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荒诞——余华小说“道路”意象的隐喻功能与内涵
本文关键词:路上的荒诞——余华小说“道路”意象的隐喻功能与内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余华小说的"道路"意象,承担着为小说架构线索、为故事提供发生空间等方面的叙事功能。同时,"道路"意象对小说的主题具有隐喻的功能:是世事易变的隐喻,是人类寻找精神归依而难以实现的神话,是命运对人类存在的桎梏。总而言之,"道路"是余华发见人世荒诞本真的手段。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余华 “道路”意象 叙事功能 隐喻功能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余华对“道路”的偏爱显而易见,余华业已发表的小说中,诸如大道、马路、公路等字眼俯拾即是,构成了余华小说“道路”意象群。其中,《古典爱情》《鲜血梅花》《十八岁出门远行》《死亡叙述》等更是直接将叙事置于“道路”之上,抽取“道路”,文本将无以建构。在余华的小说中,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谈余华小说的另一种人文关怀[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程戈;对余华小说一种存在哲学的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1期
3 张福萍;论余华小说的并置链[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张瑞英;;论余华小说的暴力审美与死亡叙述[J];文史哲;2006年03期
5 董颖;;余华小说中恶魔性现象的初步统计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杨振宇;;余华小说创作中苦难主题的嬗变[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王峰;公培强;;苦难的救赎——论余华小说中苦难意识的流变[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8 张治军;;浅谈余华小说的暴力[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钟海林;;余华小说的风格转变[J];名作欣赏;2010年18期
10 李佳;;论余华小说文革记忆的言说[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换生;王达敏;;论余华小说的少儿形象[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陶锐钊;;父亲之歌——从父子关系的演变看余华小说的创作[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良骏;学者十年,学风如是[N];文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贝莎;论余华小说的反讽艺术[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施涵丽;论余华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徐姗姗;余华小说创作风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4 邵明可;论余华小说的底层叙述[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高菲;基于构式压制的余华小说《兄弟》反义复合词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庞男;余华小说中的大众形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柏君;比较视域下余华小说中的“疯”“ 傻”“ 狂”形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黎晨;余华小说语言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谢成梓;论余华小说风格的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严海英;余华小说的悲剧性意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路上的荒诞——余华小说“道路”意象的隐喻功能与内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5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4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