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恢复》和“革命后”郭沫若心理探微

发布时间:2017-06-27 15:04

  本文关键词:《恢复》和“革命后”郭沫若心理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以来研究者执着于对《恢复》诗集艺术性的探讨,反而遮蔽了该诗集解读的多种可能性。作为一部诗集,《恢复》艺术价值并不高,但文本的混杂性甚至艺术上的种种缺陷却恰恰可能是探究国民革命失败以后郭沫若心理变化的切入口。"革命后"的种种挫败感是探索郭沫若心理状态时不能忽视的情感要素。一方面,几首与女性、故乡、童年相关的诗歌乃是种种挫败之后诗人自我治疗和自我重建的象征;另一方面,离开革命中心的郭沫若丧失了在现实中行动的可能性,诗歌就变成了诗人达成愿望的一种间接途径,诗人通过语言的暴动来代替行动的欲望,由此也带来了《恢复》的诸多特点及艺术缺陷。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恢复 郭沫若 心理探微 挫败感 自我治疗 语言的爆裂 行动替代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提起郭沫若的《恢复》,研究者常常将其视作“无产阶级的战歌”,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诗歌时代性的鲜明、主题的直白、语言的粗暴、艺术性的下降等问题上。但是仔细阅读诗集之后,会发现除了我们熟悉的革命主题之外,还有诗歌文本内部的纠缠混杂。如果跳脱出对这部诗集艺术性的追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俏梅;;作为文化症候的“自我治疗性”写作[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2 韦玮;;藤本惠子作品中“下流”人物的疗伤与自我治疗[J];太原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3 石杰方;李婉瑜;;《派对低调》[J];明日风尚;2011年05期

4 斯罗博达 ,欧内尔 ,钱丽娟;日常音乐聆听中的情感(上)[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肖开愚;;山坡与夜街的凉暖[J];名作欣赏;2013年07期

6 石至莹;;绘画是一种自我治疗的方式[J];上海艺术家;2006年02期

7 吴迪;;野生动物自救趣闻[J];龙门阵;2008年03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功立;部分外伤的自我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张禹;腹胀的自我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5年

3 张禹;腹胀可以自我治疗[N];健康报;2006年

4 朱国荣;自我治疗当心吃错药[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5 钱问津(主治医师);失眠的自我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6 张凤坡;战士自购药品问题值得重视[N];中国国防报;2004年

7 山东临清 王东方;便秘的自我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14年

8 ;老年保健轻松行[N];中国老年报;2001年

9 河南南阳 田野;莫让孩子患上嗜考症[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10 李严;改掉小毛病[N];新乡日报;2006年


  本文关键词:《恢复》和“革命后”郭沫若心理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0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90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d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