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白居易接受史研究论略

发布时间:2017-06-28 22:01

  本文关键词:白居易接受史研究论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白居易接受史研究,一方面生根自本土,一方面需要借镜于异域。其研究的范围,涉及以白集文献整理者为主体的白集编纂史,以历代白居易诗文选本与评点为主体的选本沉浮史,还有以普通读者为主体的接受效果史,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作品效仿史,以文学批评家为主体的作品评论史,以作家为主体的接受影响史。从时间线索上展开的接受史研究,与从空间领域展开的诗迹研究加在一起,一纵一横,是未来白居易研究值得大力拓展的两个方向。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白居易 接受史研究 时间线索 空间领域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一 白居易接受史研究,从现代学术意义上讲,始于异域日本,日语称为“受容”,东京勉诚社1994年出版的《白居易研究讲座》第三、四、五卷,即日本对白居易的受容和围绕白诗受容的诸问题。若以鉴借西方接受学理论而言,则始于20世纪末,代表性文章有陈文忠《〈长恨歌〉接受史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才智;;白居易诗歌的图像化传播——以明代《琵琶行》书迹著录与流传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赵艳喜;;论欧阳修对白居易的接受[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傅艳华;付兴林;;白朴杂剧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与发展[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张安琪;;日本平安时代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付兴林;;白文接受的迁变及白文研究的现状与价值[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陈文忠;《长恨歌》接受史研究──兼论古代叙事诗批评的形成发展[J];文学遗产;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才智;;白居易接受史研究论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2 翁小娣;;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综述[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3 陈才智;;古典诗歌的阅读与理解——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J];杜甫研究学刊;2016年02期

4 高扬励;;“瓶沉簪折”的爱情悲剧——论白朴《墙头马上》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传承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5年24期

5 肖伟韬;;元和体、长庆体与元白体论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6 舒敏;;析白居易对日本平安文学产生影响的原因[J];芒种;2012年20期

7 张劲松;;宋人对《长恨歌》伦理的道德阐释评议——兼论宋代对叙事诗的接受[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8 倪霞;;《白氏长庆集》与《徒然草》的关系探析——以社会性与人生观为中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涂小丽;;回本溯源——论《长恨歌》的感伤主题[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赵敏;;略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的原因[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龙春;;王宠的作伪与伪作[J];中国书画;2007年10期

2 金卿东,刘维治;韩国的白居易研究概况及有关问题[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刘宁;论欧阳修诗歌的平易特色[J];文学遗产;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金萍;;对“接受史研究”应在宽容中接受——与袁晓薇博士商榷[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宫白云;;接受史[J];延安文学;2014年02期

3 宫白云;;接受史(七首)[J];诗歌月刊;2014年03期

4 黄斌;;对电影的个人接受史[J];长江文艺;2006年11期

5 曾军;接受的复调——关于巴赫金接受史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J];云梦学刊;2003年01期

6 黄明;有自己作为的“接受史”——《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在接受史研究上的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郭自虎;;从作家并称的接受分野看文学接受史中的道德评价因素[J];东方丛刊;2008年02期

8 文美;;《文学美学与接受史研究》出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陈文忠;;走出接受史的困境——经典作家接受史研究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陈文忠;;为接受史辩护——《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的学术意义[J];文学与文化;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易安;;李白接受史中的文本阅读和替代阅读[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文忠;接受史:文学史研究的新领域新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史明武同志辞去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请求的决定[N];鞍山日报 ;2007年

3 本报记者 孙妙凝;从接受史角度研究李清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陶喻之;“张骞泛槎”典故唐代接受史[N];东方早报;2014年

5 张丰君;在运动状态下透视文学史[N];光明日报;2002年

6 陈瑜;《接受的复调》——接受史研究的重要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张颖;从读者角度考察文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3年

8 王晓平;《西游记》的接受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捷;《山海经》接受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伟文;清代前中期黄庭坚诗接受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娇娇;接受美学视域下《阿Q正传》接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束振文;韩愈的《史记》接受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3 王彬;《怀旧》接受史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郭晓明;司马相如接受史——汉魏晋南北朝时期[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宋兵;清真词接受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李莹;接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及未来走向的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伟;李清照接受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董继兵;阮籍诗歌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杜凤侠;六朝阮籍《咏怀》诗接受史[D];清华大学;2006年

10 苏俊yN;北宋后末期黄庭坚诗歌接受史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白居易接受史研究论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95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