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28 13:05

  本文关键词:刘勰“情”论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2年

刘勰“情”论探微

石静  

【摘要】:《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理论巨制,其理论体系的广博、深刻对中国文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文心雕龙》中,“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与刘勰的其它概念相比,从数量上说,“情”在全书中有一百处之多,一个概念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文心雕龙》中十分罕见;再从《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来看,“情”的论述贯穿始终。但是,在学界的研究中,对“情”的探讨多数仅局限于《文心雕龙》的单篇,这是值得注意的。本文立足于全书,试图对刘勰的“情”论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以彰显其在整个文论中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正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首先梳理从先秦至魏晋时期“情”的演变情况,为刘勰“情”论的探讨奠定基础。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先秦至魏晋时期“情”的流变,介绍“情”由先秦的“孕育”、两汉的“发展”到魏晋时期的“觉醒”过程。在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刘勰“情”论的思想来源。第二节刘勰“情”论对前人的吸收和整合。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分析刘勰对儒家、道家和屈骚优秀“情”论思想的吸收,并且在魏晋“重情”的时代背景下,形成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情”论观。 第二章:具体阐释刘勰的“情”论特征。本章第一节阐释刘勰“情”论的本体论,首先从刘勰的文学本质观自然的“道”论入手,说明其“情”论是建立在“天道自然观”的哲学基础之上的,这不仅是刘勰“情”论的独特之处,也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次从哲学基础上探讨“情”,从而确立了“情”在刘勰文学理论中的本质地位。同时,在刘勰的文学理想和文“变”问题上,“情”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第二节立足从《文心雕龙》全文探讨刘勰“情”的内涵。 第三章:论述“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由刘勰“情”论的本质特征进入具体的文学创作过程。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刘勰认为文学的发生是“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的相互作用过程;第二节,在艺术意象的孕育过程中,也需要“情”的参与,“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第三节,进入创作物化阶段,主要从“情”与“物”的关系和“情”与“辞”的关系来论述“情”的作用和影响。第四节,,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刘勰认为“情”也是很重要的,要“披文以入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牛芙珍;“情采”——刘勰的艺术情感论[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冯春田;刘勰的自然观点及其文学理论[J];东岳论丛;1986年02期

4 ;刘勰的审美情感论[J];北方论丛;1996年01期

5 詹福瑞,侯贵满;“诗缘情”辨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6 林伟珊;刘勰“情志说”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王妍;从“诗言志”到“诗缘情”[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朱广成;《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情经辞纬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9 张晶;论《文心雕龙·物色》的美学价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10 张汝山;论《文心雕龙》的“情”、“志”融通观及其诗学理论价值[J];美与时代;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5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7 钟翠红;李建华;;论江总的散文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8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9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10 汤海涛;;汉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美术中的存在及其影响[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庆甲 ,汪涌豪;中日学者《文心雕龙》学术讨论会综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2 童庆炳;《文心雕龙》“情经辞纬”说[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3 李春青;“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论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的两种基本倾向[J];文学评论;1999年02期

4 胡晓明;“移情”与“感应”——中西方诗学心物关系理论比较片论[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6期

5 童庆炳;《文心雕龙》“感物吟志”说[J];文艺研究;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兴明;试论《文心雕龙》的文章用事观[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乔焕江;从“原道篇”看《文心雕龙》深层结构的局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岳爱华;尉春艳;;刘勰《文心雕龙》编辑思想初探[J];作家;2010年16期

4 张文勋;《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J];云南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5 邱世友;刘勰论比兴[J];楚雄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6 李清良;《文心雕龙》方法论体系之梳理与评价[J];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03期

7 王明辉;《文心雕龙》“虚静”探源[J];阴山学刊;2003年05期

8 乔守春;;刘勰佛学思想散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蔡欣;;刘勰批评论三说[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12期

10 张惠;;彦和弃陶蠡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明华;;“登高能赋”和“登高必赋”两说与刘勰文学理论的传承关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蔡宗阳;;论譬喻的分类[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3 蔡钟翔;;金圣叹的小说结构理论[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童山东;曾玉章;;亚里斯多德《修辞学》与刘勰《文心雕龙》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比较[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5 韩品峥;;刘勰与定林寺考[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邹然;蔡欣;;《文心雕龙》的批评论[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黄宗英;;以生命偿付大自然[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8 徐炳昌;;关于作家语言风格研究方法的思索[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9 黄广华;;《文心雕龙》与因明学[A];因明研究[C];1990年

10 徐卫;;从中国画意象形态演变看当代中国画发展态势[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N];光明日报;2004年

2 扬州大学 顾农;[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龙选理;[N];协商新报;2006年

4 上海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刘强;[N];光明日报;2008年

5 任遂虎;[N];文艺报;2009年

6 马斗全;[N];光明日报;2003年

7 陶文;[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朱凤鸣;[N];人民日报;2003年

9 胡家祥;[N];光明日报;2005年

10 涂光社 辽宁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N];沈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勇;唐代颂赞文体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王晓军;《文心雕龙》的篇章语用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高云;四萧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王万洪;《文心雕龙》雅丽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于景祥;《文心雕龙》与骈文理论和骈文创作[D];河北大学;2007年

7 杨倩;明代《文心雕龙》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王欣;中古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静;刘勰“情”论探微[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郭敏艳;试论刘勰“味”的美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秀华;刘勰奇正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靖华;刘勰与《文心雕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红利;刘勰的文学风格论试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赵炜;刘勰文学创新思想新探[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7 祝慧芳;论刘勰的文学语言观[D];山东大学;2012年

8 胡亚萍;刘勰的应用文写作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梅;《文心雕龙》“物色”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唐春亮;刘勰与萧统诗歌观之异同及其成因[D];扬州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刘勰“情”论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1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6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