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_春秋时期诗歌特点_曹魏三祖的个性气质与诗歌风格探析

发布时间:2016-05-30 06:03

  本文关键词:曹魏三祖的个性气质与诗歌风格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师范大学》 2009年

曹魏三祖的个性气质与诗歌风格探析

赵越  

【摘要】: 本论文是对魏太祖武帝曹操、魏高祖文帝曹丕、魏烈祖明帝曹睿三位帝王的诗歌的特色及其与性格之间关系的探索。帝王诗人必然决定帝王诗歌的独特性。从宏观上看,帝王诗人有着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从微观上看,帝王诗人之间也存在性格差异。从“帝王诗人”这个角度入手,不仅能让我们读懂每个帝王诗人作品的风格特色,而且可以得知帝王诗人之间的异同以及帝王与诗人之间的关系。从此意义上说,曹魏三祖的性格差异与文学风格关系更具有典型性。因此,笔者认为,把曹魏三祖定位在帝王诗人,探析其心理性格与诗歌风格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以古代文学的传统文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采用比较研究和诗文互证研究的方法,从曹魏三祖的心理性格与生长环境的关系入手,分析三祖不同的个性气质对各自诗歌风格影响。本文集中论述了作为帝王诗人的曹魏三祖的帝王之气与思想意识的微妙区别及它们对诗歌风格的影响。曹操作为“乱世之英雄”,其诗歌表现出十足的帝王霸气;曹丕作为文武双全的魏代帝王,与其父相比,其诗歌具有较多的文气;曹睿作为魏晋交替时期的明帝,与其祖其父相比,有着更多个性意识的觉醒,其诗歌蕴涵更多的儒气与率真。曹魏三祖也相应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意识:曹操的国事兴衰意识、曹丕的权势得失意识和曹睿的灵魂无依意识。受性格意识的影响,曹魏三祖的诗歌风格依次表现为“古直沉雄”、“婉约清丽”与“素雅凄清”。本文还依次兼论三祖的造命、顺命与戏命的不同生命意识及其价值。最后推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环境决定不同的帝王气度与思想意识,不同的性格与观念又决定不同的诗歌特质。曹魏三祖诗歌各具特色、各有价值。曹操以气胜,曹丕以文胜,而曹睿以人性之真胜,作为帝王诗人,曹魏三祖实现了皇权与文人的结合,以文学来书写重大社会变革及人们的心理;作为邺下文学集团的三位主将,曹魏三祖又较早地展示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的风采。无论从文学还是文化上,他们留给后世的认识价值、史学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1章 曹魏三祖的生平与性格简析9-14
  • 1.1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9-10
  • 1.2 曹丕——文武双全的帝王,外诚内奸的兄长10-12
  • 1.3 曹睿——“沉毅断识”的明帝,“任心而行”的王子12-14
  • 第2章 曹魏三祖的帝王之气14-22
  • 2.1 曹操诗歌的帝王之霸气14-16
  • 2.2 曹丕诗歌的帝王之文气16-18
  • 2.3 曹睿诗歌的帝王之儒气18-22
  • 第3章 曹魏三祖的忧患意识22-26
  • 3.1 曹操诗歌的国事兴衰意识22-23
  • 3.2 曹丕诗歌的帝王寂寞意识23-25
  • 3.3 曹睿诗歌的帝王自我意识25-26
  • 第4章 曹魏三祖的诗歌风格26-31
  • 4.1 曹操诗歌古直悲凉的风格26-28
  • 4.2 曹丕诗歌婉约清丽的风格28-29
  • 4.3 曹睿诗歌雅静凄清的风格29-31
  • 第5章 曹氏三祖的生命意识31-35
  • 5.1 曹操诗歌的造命意识31-32
  • 5.2 曹丕诗歌的顺命意识32-33
  • 5.3 曹睿诗歌的戏命意识33-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 后记38-3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景岩;曹操“令”体文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洛保生;曹氏父子与乐府民歌[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3 傅正义;论曹丕对汉乐府民歌文人化的发展性贡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黄昌年;;曹操、曹丕军旅诗之比较[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5 朱全庆,王兆才;曹丕文学观的思想渊源及价值取向[J];东岳论丛;2001年02期

    6 傅正义;论曹植对中国诗歌的三大贡献[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崔赞文;开一代诗风 创一条康庄大道──“三曹”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8 高国藩;略论三曹诗文之比较[J];固原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9 王燕;三曹神仙说态度及其游仙诗比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谢文彦;浅析三曹诗歌的艺术风格[J];景德镇高专学报;199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达;曹魏三祖诗歌特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钟翠红;李建华;;论江总的散文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魏宏灿;;建安时期的天灾对建安文学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张振龙;;建安文人用典的创新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存娟;;伦理:道教神仙信仰的精神实质[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成;;桐城诗派二题[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邱瑰华;;从《五七言今体诗钞》看姚鼐的杜诗选评[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宋荣培;;东亚思想中有机整体主义的哲学意味(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7 魏祖钦;;试论宋代诗词文三体分疆观念与融合趋势及其原因[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8 谭新红;;宋词的书册传播[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张进;;论况周颐的“词心”说与古代文论中的“不得已”说[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许芳红;;“江西诗法”与姜夔词[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路;潘岳辞赋校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许善述;曹操文章的艺术特色[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1期

    3 柳轩;从曹操的诗文看他的政治思想[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4 曾远鸿;;论曹操才性观与建安文人的逞才[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朱永嘉;论曹操的抑止豪强及其法家思想[J];复旦;1959年06期

    6 吴莺莺;;乱世英雄的人才观——论曹操的“求贤三令”[J];合肥教院学报;1999年01期

    7 石军红;从曹操的几个政令视其用人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8 史瑞玲;《让县自明本志令》评议[J];济南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黄昌年;;曹操散文特色评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刘文珍;论曹氏父子对建安文学的影响[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震;曹操公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袁继灵;三曹及其诗歌[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钱敏芳;曹操诗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贵环;三曹文学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4年

    5 马达;曹魏三祖诗歌特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玉英;曹操诗歌的情感审美[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娟;论东汉末年传统才性观的危机[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8 闫月珏;论三曹文学的生命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温昭霞;曹操诗文的个性追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伦敦;魏晋易代的文人与文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6期

    2 张海明;魏晋玄学与游仙诗[J];文学评论;1995年06期

    3 顾农;;曹丕、曹植文艺思想比较观[J];许昌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菁;;大学新生英语学习风格差异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0期

    2 王红花;;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性格差异[J];山东教育;2010年Z6期

    3 刘固盛;古代巴、蜀人的性格差异及成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4 张富林;;器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的差异与因材施教管见[J];电影评介;2007年06期

    5 吴在庆;;杜牧诗歌风格及其成因管窥[J];固原师专学报;1985年01期

    6 阎国利;李洪玉;;性格、气质的类型及其鉴定方法[J];天津教育;1988年12期

    7 左汉林;佛心诗韵两相通──曹操诗风成因一解[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8 张建强,宋昌喜;浅谈教练员的性格与指挥[J];山东体育科技;1997年04期

    9 常晖;从文化渊源看中美民族性格差异[J];民族论坛;2004年07期

    10 陈静;论孔孟的性格差异[J];衡水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玲;;护理管理之有效沟通与冲突处理[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2 严赛;;试论南北法国人性格差异的原因和影响[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徐宝余;;“清新庾开府”义解——李白与庾信[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永贵;;中华书局对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贡献[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5 邓锡斌;;李白诗歌中的地名[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隆昌;;社会系统中几个复杂性原理[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7 肖建新;;论宋代的临朝听政[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立群;;在突破中敞开——论路也诗歌风格的前后转变及其内在意义[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9 唐元;;章句学与两汉儒学风向[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冯雷;;改革时代的卑微抒情——从邰筐的诗歌说起[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作璋;[N];光明日报;2002年

    2 李岩;[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蓝有林;[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翁向红 本文作者为中华书局市场部副主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晋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记者 曲志红;[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沈致金(中华书局副总经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林;[N];经济观察报;2007年

    9 孙海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10 顾晓光、张洁;[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芬霞;中唐诗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白爱平;姚贾接受史[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熊艳娥;陆龟蒙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大银;唐代论诗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云国霞;元代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曹瑞娟;宋代生态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杨忠谦;大定诗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连华;杨万里诗风演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兵;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张丽华;苏门六君子交谊考论[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越;曹魏三祖的个性气质与诗歌风格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素青;晚唐诗人薛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戈庆华;韩琦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红娟;梁武帝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翟付满;寇准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盼盼;庾肩吾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刘泽海;陆龟蒙诗歌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8 王燕香;何逊及其诗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汪小燕;薛涛诗歌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10 王玉媛;高启诗歌风格及其成因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曹魏三祖的个性气质与诗歌风格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1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b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