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游记文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魏六朝游记文学研究
【摘要】:汉魏六朝是游记文学的重要发端期,山水的秀丽明媚,游览之风的兴盛,玄佛理思的感悟皆激发了士人对山水自然的自觉欣赏,自然审美意识在东晋时期正式确立。士人由游而感,由感而记,在与自然交融的同时抒写人生情怀,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活感受,如写生命迁逝的悲情,游记文学表现了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忧思;写优游自在的快乐,表现了士人寓目山林的高雅志趣和怡神悦性的民俗游览;写军旅征戍的情怀,或豪迈昂扬,或思归悲切;写隐逸山水的意趣,表现了士人对精神自由与解放的追求。受时代文风的影响,汉魏六朝的游记文学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自然山水有清新明朗的风貌,美在平易洗练的语言、鲜净清真的意境;自然山水有华丽绮靡的姿态,美在灿若披锦的辞采、汪洋富博的典故;自然山水有佛道空灵的意趣,美在澄澈空明的意象、道化万物的理趣。总之,汉魏六朝游记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汉魏六朝 游记文学 思想内涵 艺术风貌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0
- 一、汉魏六朝游记文学研究现状6-8
- 二、汉魏六朝游记文学作品界说8-10
- 第一章 汉魏六朝游记文学的创作背景10-16
- 第一节 汉魏六朝的游览风气10-13
- 第二节 汉魏六朝人的山水观念13-16
- 第二章 汉魏六朝游记文学的思想内涵16-37
- 第一节 生命迁逝的悲情16-25
- 第二节 优游自在的快乐25-31
- 第三节 军旅征戍的情怀31-34
- 第四节 隐逸山水的志趣34-37
- 第三章 汉魏六朝游记文学的艺术风貌37-47
- 第一节 自然山水之真37-40
- 第二节 状物声色之美40-44
- 第三节 佛道空灵之趣44-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汉魏六朝游记作品51-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平;;汉魏六朝隐语文学的类型[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孙艳平;;汉魏六朝隐语文学溯源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田月丽;;汉魏六朝女作家及其作品概观[J];文教资料;2012年18期
4 郭建勋;论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的象征性[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靳青万;汉魏六朝女性赋述论[J];中州学刊;2002年03期
6 赵革萍;汉魏六朝以哀为美的悲怨文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7 陈恩维;;论汉魏六朝拟作的创造性[J];求索;2006年06期
8 周尚义;;建构多维 领新赋海——评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孙鹏;;汉魏六朝音乐赋命名、分类及范畴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史素昭;;试论唐代碑志对汉魏六朝碑志的发展与超越[J];湘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雪梅;;汉魏六朝时期道教谪仙案例的考查[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成国;汉魏六朝官吏治巫论析[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见习记者 王春 本报通讯员 杨夏;疯狂盗掘汉魏六朝古墓25座[N];法制日报;2012年
3 陈允吉;李贺与汉魏六朝乐府[N];光明日报;2003年
4 林大志;延展视野 深化研究[N];光明日报;2005年
5 国家图书馆《文献》季刊常务副主编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廷银;寓广博于精审之中[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恩维;论汉魏六朝之拟作[D];苏州大学;2005年
2 蔡爱芳;汉魏六朝拟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庄新霞;汉魏六朝女性著述考论[D];山东大学;2007年
5 徐可超;汉魏六朝诙谐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玲娣;汉魏六朝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炼农;汉魏六朝乐府辞乐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宁宁(Jia Nningning);汉魏六朝“拟作闺音”诗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梅;汉魏六朝七夕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罗姝;汉魏六朝游记文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6年
4 徐海晓;汉魏六朝赋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南宝新;汉魏六朝京都赋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6 赵燕;汉魏六朝临终文试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虹丹;汉魏六朝亲情诗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8 高永丰;汉魏六朝交友论文章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王玉楼;汉魏六朝孝子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黄雅京;汉魏六朝器物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3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2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