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童年经验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20 16:01

  本文关键词:论童年经验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汪曾祺 童年经验 文学创作


【摘要】:汪曾祺是当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以高邮的自然美、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和民间化的口语等地域特色而独具魅力。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源于作家丰富的童年经验。江苏高邮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家庭环境使汪曾祺形成了以仁爱为核心的独特个性,进而影响了他对题材的选择和审美倾向的标准。论文从心理学的角度,通过汪曾祺的童年生活所形成的独特个性,探讨童年经验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以此深化对汪曾祺创作和作品的认识。
【作者单位】: 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
【关键词】汪曾祺 童年经验 文学创作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以地域文化小说,开了寻根文学的先声。他以高邮为背景,用爱抒写了一篇篇人性美、人情美的作品,其间洋溢着苏北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这些作品的出现既受文革后人的价值、尊严、信仰重新回归的大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又受中国乡土抒情小说家废名与沈从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曙红;《论汪曾祺的“随遇而安”》(硕士学位论文)[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1期

2 陈军;谨严笃实 平和冲淡──评《汪曾祺传》[J];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12期

3 陈海英;人间至爱者——论汪曾祺[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4 刘明;汪曾祺散文创作的民间性阐释[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姜韬;汪曾祺梨园小说初探[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6 赵瑞洁;浅议汪曾祺作品的心理蕴涵性[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仕永波;汪曾祺的散文观探析[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8 汪修荣;;《人间草木》再现永远的汪曾祺[J];全国新书目;2005年05期

9 ;汪曾祺说阿城小说《棋王》[J];名作欣赏;2005年01期

10 师力斌;恐怖中的情致——读汪曾祺的散文《跑警报》[J];语文建设;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季红真;;论汪曾祺人文精神的血脉源流——《汪曾祺论》第一章[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2 杨鼎川;;汪曾祺40年代两种不同调子的小说[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张新颖;;沈从文谈汪曾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4 夏元明;;一源三水:《桥》、《边城》、《受戒》比较略论[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超然 绥化学院教授、燕山大学兼职教授;汪曾祺“人间送小温”的文化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杨红莉;汪曾祺“改写”的意义[N];文艺报;2004年

3 虞金星;老舍与汪曾祺:一颜百年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陆建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N];文学报;2010年

5 汪修荣;永远的汪曾祺[N];光明日报;2005年

6 丁帆 翟业军;陆建华《汪曾祺的春夏秋冬》读札[N];文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楚楚 凌鹏 聂超 王鹏;于社会有益 于人心有补[N];扬州日报;2010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早;汪汪地向前流去[N];深圳商报;2012年

9 肖朴;汪曾祺的题画诗[N];青海日报;2001年

10 王山;江苏高邮举行“永远的汪老”系列活动[N];文艺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婷;汪曾祺戏剧创作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尤作勇;啜饮人间况味——论汪曾祺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慧;精神返乡[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潘秀芹;沈从文、汪曾祺散文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郑燕;诗意·多元·和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68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68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