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汉魏六朝小说“诗笔”特点及其成因

发布时间:2017-07-26 06:20

  本文关键词:汉魏六朝小说“诗笔”特点及其成因


  更多相关文章: 汉魏六朝小说 诗笔 体式


【摘要】:汉魏六朝小说之"诗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诗经》、古诗十九首以及颇负盛名的诗、辞赋大家之作,在汉魏六朝小说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引用。被引用的诗赋以四言、五言古体诗为主,尤以五言居多。小说编纂者身份,多兼小说家与文士为一体。以"诗笔"结撰小说,多为小说编纂者之刻意营构,在故事情节叙述中承担着奠定叙述基调、控制叙述节奏、预叙故事情节等叙事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创作小说的一种自觉。"诗笔"往往以整个文体或截取文体中某部分内容的形式融入,少数作品以诗的笔法注重意境的渲染。"诗笔"的广泛运用,使古朴、素雅的古体小说增添了文人化气息。至唐,"诗笔"与小说结合,形成"诗化小说";至宋代,"诗笔"逐步开始滥用,发展至明,产生了为人诟病的"诗文小说"。"诗笔"对宋元明清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汉魏六朝小说 诗笔 体式
【基金】:2014年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公牍文与唐小说相互关系研究”(2014PY38) 2014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魏六朝小说文体研究”(14SKE16)
【分类号】:I207.41
【正文快照】: “笔”本与“文”相对,《文心雕龙·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1]469《文心雕龙札记》释曰:“六朝人分文笔,大概有二途:其一以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其一以有文采者为文,无文采者为笔。谓宜兼二说而用之。”[2]刘勰从语言、声韵两个方面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蓉涛;汉魏六朝小说中的汉武帝形象[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赵建成;;著述动机的制约与汉魏六朝小说的写作[J];文史知识;2011年05期

3 赵建成;;浅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形态——以汉魏六朝小说为例[J];求是学刊;2010年02期

4 王枝忠;关于汉魏六朝小说的几个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5 何亮;;论“史识”对汉魏六朝小说叙述的干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王平;汉魏六朝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及影响[J];文史哲;1992年01期

7 阮温凌 ,干宝 ,刘义庆;尺水兴波 锋芒初露——汉魏六朝小说名篇艺术形象探赏[J];名作欣赏;1998年01期

8 房日晰;;比·赤鼻·赤比[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9 陈宇;工凡;常芳春;;厚古薄今的危害[J];语文学习;1958年05期

10 潘建国;“稗官”说[J];文学评论;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毅;六朝志怪小说中的方士[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5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75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a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