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志怪传奇小说中的“他界”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3:18
本文关键词:中晚唐志怪传奇小说中的“他界”书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他界 中晚唐 志怪传奇小说 时空结构 文化阐释
【摘要】:“他界”是指与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相对的超现实世界。这一奇异空间往往与“此界”互为投射,亦此亦彼。中晚唐志怪、传奇小说中的“他界”书写不仅展现着生命情态的多种可能性,也融摄了传统文化中的时空观念,充溢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意蕴,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及文化生活。本文以“他界”概念为切入点,分三个部分探讨中晚唐“他界”小说如何沿袭前代创作观念及书写成规而后出转精,尽显“尽设幻语”、“作意好奇”之写作特色。第一部分在前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各类型之间不同的空间性质和故事发展的情节模式,将中晚唐“他界”小说分为“仙乡”、“冥界”、“精怪界”及“梦境”四种故事类型。溯源“他界”观念中与中国文化相继传承的信仰与母题,探究唐人如何在对“他界”小说的情节母题与叙事策略承衍化新的同时融入主体意识的表达。第二部分由二元对照的方式对“他界”小说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加以讨论。时间方面,“他界”小说中“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综合使用构成了文本中的双重时间序列,赋予抽象的时间更多弹性变化与价值。空间方面,唐代“他界”空间的显著特征是“他界”间混同现象,“非常空间”则善于利用感官知觉的描写突显邪恶空间与神圣空间的异质性,而“他界”时空的深层结构中则充斥着圆形轨迹。第三部分,从时代的角度解读唐人在虚幻“他界”的创设中展现出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现实,进一步解读作品蕴含的主体性意识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他界 中晚唐 志怪传奇小说 时空结构 文化阐释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7-10
- (一)“他界”概念的界定7-10
- (二)本课题的研究对象10
- 二、课题的研究现状10-13
- (一)相关研究资料的整理和考订10-11
- (二)唐代小说的文化学研究11
- (三)与“他界”相关的主题研究11-13
- 三、课题的研究价值13-14
-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14-15
- 第一章 中晚唐“他界”书写之故事类型15-31
- 第一节 仙乡故事类型15-21
- 一、服食仙药型16-18
- 二、仙境观棋型18-19
- 三、人仙恋爱型19-20
- 四、仙境隐逸型20-21
- 第二节 冥界故事类型21-23
- 一、冥界游行22-23
- 二、墓冢空间23
- 第三节 精怪故事类型23-28
- 一、人与精怪互变24-25
- 二、人与精怪相恋25-26
- 三、人与精怪互助报恩26-27
- 四、精怪作祟27-28
- 第四节 梦境故事类型28-31
- 一、前兆后验之命定观念28-29
- 二、梦境重叠之真幻相通29
- 三、黄粱一梦之人生启迪29-31
- 第二章 中晚唐“他界”书写之时空结构31-51
- 第一节 时间结构之设计31-39
- 一、“始有意为小说”之叙事时序与叙事节奏的变化31-35
- 二、真幻交错之“此界”时间与“他界”时间的比照35-39
- 第二节 空间结构之营造39-46
- 一、“他界”空间的混同化现象40-42
- 二、“他界”空间的感官知觉特征42-46
- 第三节 错综时空下的深层圆形结构46-51
- 一、类团圆结局46-47
- 二、道教之原形回归47-48
- 三、佛教之因果轮回48-51
- 第三章 中晚唐“他界”书写之文化阐释51-66
- 第一节“俗世”与“仙界”之间的纠葛51-57
- 一、为仕宦放弃求仙51-54
- 二、欲仕宦与求仙兼得54-55
- 三、由仕宦转为求仙55
- 四、仕宦与求仙各得其志55-57
- 第二节 人本思想之“此界”观照57-66
- 一、对黑暗政治及浇薄世风的批判57-59
- 二、人生如梦之醒悟59-62
- 三、以“他界”书写探究生命本真62-66
- 结语66-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2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2
本文编号:576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7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