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4 05:01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2年

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唐玉超  

【摘要】:荒诞是人与世界的不和谐关系,这一概念表达了人对和谐、永恒世界的渴望。随着西方荒诞思潮的涌入和新时期作家的创作实践,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此命题的研究上仍旧存在不足。笔者认为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是系统地展现在小说要素之中的,因此本文拟在潜心研读荒诞理论及新时期小说的基础上,从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表现、生成原因等方面,力图对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进行更系统全面地探讨,并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促进新时期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全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表现。这一章笔者结合小说的构成要素,全面而系统地概述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具体体现。小说中荒诞意识的构成按小说要素分,可以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说内容的荒诞,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变形、情节发展的非理性和生存环境的异常等。另一类是小说形式的荒诞,包括语言的不确定性和结构的无序拼接等,通过本章节的论述,力求达到对新时期荒诞小说的全面解读。 第二部分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成因。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章节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第一,西方荒诞思潮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之风在中国大地上蔓延,西方荒诞思潮大规模涌入中国文坛,这对渴望发展的新时期作家提供了有力的话语武器;第二,中国古代文化中荒诞意识的传承。从哲学上老子的道家思想及魏晋玄学中存在荒诞意识始,到古代文学中荒诞手法的自觉运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荒诞意识在新时期小说中得到认同与传承;第三,特殊历史阶段的感悟。小说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那个时代的特殊经历,尤其是文革与随后的改革开放,成为滋生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现实温床;第四,文学观念的解放。随着文革的结束,中国文学艺术政策进行了积极地调整,促进了新时期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为新时期荒诞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第三部分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之我见。在这一章节中,笔者就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的创作作了客观评价,首先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中囊括了异化、虚无和反抗等命题,深化和增强了作品的哲理内核;小说文本亦成为有荒诞意味的形式,拓展了新时期文学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是新时期荒诞小说的创作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模仿痕迹明显,部分作家急于求成而未实质性地掌握荒诞命题的核心;脱离大众的自导自演,部分小说过分强调小说形式的出新而消解了小说应有的叙事功能;创作格调不高,部分作品的创作未能呈现出荒诞精神积极的价值指向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7.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洪新;论荒诞主题在中国新潮小说中的发展变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3年S1期

2 尹鸿;外来影响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J];当代文坛;1992年01期

3 林辰;中国荒诞小说及其特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4 皇甫风平;荒诞小说的衰微——对新时期一种文学现象的分析[J];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5 刘彩霞;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李鲁闽;亢海宏;;《等待戈多》中贝克特式语言的荒诞效果[J];海外英语;2010年11期

7 牧惠;蟋蟀、甲虫与牛鬼蛇神——《促织》、《变形记》、《我是谁?》中的荒诞意识[J];齐鲁学刊;1988年04期

8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J];人民文学;1985年03期

9 残雪;;山上的小屋[J];人民文学;1985年08期

10 张学军;当代小说中的荒诞意识[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芳;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王洪琛;荒诞的人——加缪文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军;加缪的“荒诞哲学”及其“文学化”[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鹤;写实到荒诞—论新时期“文革叙事”演变[D];安徽大学;2011年

3 李建英;蒋子丹小说荒诞叙述中的主题意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付兰梅;中国荒诞文学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欢;试论洪峰中短篇小说的死亡意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司见南;卡夫卡与残雪小说中荒诞意识及其呈现方式的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谭墨墨;论潘军中短篇小说的荒诞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田秀妮;超越内心疼痛反抗现实荒诞[D];西北大学;2010年

9 陈鹏录;清初中期“荒诞寓意类”小说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文;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浅谈汪曾祺“聊斋新义”系列小说对《聊斋志异》原著的改写[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陈长书;从《续黄粱》与《枕中记》的对比中浅析《聊斋志异》的民间基质[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3 胥杨;;怀念狼,还是怀念失落的自我?——贾平凹《怀念狼》对人类生存和自我精神归属的忧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4 王芳;;浅谈《我的名字叫红》中的叙事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梁冀;;论小说中“物”的叙事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孙斐娟;;论十七年诗歌的文学史书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岳介先,伏爱华;萨特的想象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伟民;;“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批评演进在中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南南;;元话语:八十年代文化语境中的“救亡压倒启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李云;;历史记忆的文学阐释——围绕《棋王》的前前后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龚奎林;;论“十七年”小说中的宗教伦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常静;;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风格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刘广远;;狂欢化:莫言小说的话语方式——试论《四十一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郝明工;;世纪文学的中国命名——关于“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若干思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章罗生;谭平;;近年报告文学创作审美新变一瞥——以赵瑜和《革命百里洲》为中心视点[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9 霍俊明;;“还有什么色彩留在这片荒原?”——1957年的穆旦或一个时代的灵魂史[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10 易彬;;“秘密”的写作——穆旦形象考察(1958~1977)的一条线索[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敏;尤内斯库作品在中国1978年至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小吉;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阳;张承志小说创作——生命与灵魂的超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维保;恣情的诗意——论潘军的小说创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李敬泽;;扛千斤之鼎——阎连科短论[J];北京文学;2001年09期

3 付兰梅;荒诞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翟庆海,于承良;农村家族势力与国家权力的相关性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朱凯;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6 郜元宝;葛红兵;;语言、声音、方块字与小说——从莫言、贾平凹、阎连科、李锐等说开去[J];大家;2002年04期

7 徐明;刘伟萍;;西方荒诞叙事对中国新时期荒诞派小说表现手法的影响及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尹鸿;论现代悲剧与悲剧意识[J];当代电影;1987年06期

9 顾文;;东西拥南北——作家东西印象[J];当代广西;2006年16期

10 尹鸿;外来影响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J];当代文坛;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舟;[N];文汇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红;论威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死亡意象[D];暨南大学;2001年

2 程敏丽;论60年代出生作家的文革叙事[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中阳;对新时期小说发展的几点认识[J];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02期

2 毛时安;;小说的选择——新时期小说发展的一个侧面速写[J];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06期

3 陈亚平;大成若缺——略谈新时期小说的空白艺术[J];当代文坛;1988年05期

4 徐小斌;新时期小说作家与作品琐谈[J];内蒙古电大学刊;1989年09期

5 王海燕;论新时期小说的变形艺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6 张峻菡;新时期小说与人文精神[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吴义勤;新时期小说研究的深化与突破——评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J];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8 王向辉;;新时期小说中的寓言化叙事[J];新闻爱好者;2011年12期

9 徐秉忱;新时期小说审美意识评议[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6年01期

10 马以鑫;新时期小说中的审丑现象[J];小说评论;198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向阳;;怀旧:新时期小说情绪主题[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丁丽燕;;温州文化精神与温州当代文学历史发展——温州文学六十年[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六届优秀成果表彰奖获书目[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4 ;直面文学现状 体现学理思考 河北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学者评论家近作文丛》(15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5 贺桂梅;;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6)[C];2009年

6 贺绍俊;阎晶明;;鲁敏小说解读[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远平;[N];文艺报;2008年

2 房福贤 赵海燕;[N];文艺报;2003年

3 王光东 上海大学文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李晓鸥;[N];文艺报;2011年

5 张国龙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石圭平;[N];文艺报;2004年

7 沈莉;[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8 史景秀;[N];文艺报;2003年

9 陈骏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10 汪 洁;[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氏妙龄;越南当代文学的“他者”与“同行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智跃;颓圮的边界与生命的回响[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国庆;“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当代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4 黄河;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文革”叙事[D];苏州大学;2007年

5 张旭东;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下的新时期小说创作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德军;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民俗记忆[D];兰州大学;2012年

7 张连义;新时期小说中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梁波;城乡冲突: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9 马玲丽;走向日常生活的诗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小玉;暮色中的寻找[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亚菁;新时期小说“疯癫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窦莉;新时期小说中的“井”意象[D];安徽大学;2010年

3 扈明亮;论新时期小说的人道主义情怀[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黎仕平;论新时期小说的文革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游婉冰;新时期小说中的傻子特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楠楠;新时期小说中传统审美的回归[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玉超;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斌;新时期小说中的乡村权力叙事[D];安徽大学;2012年

9 舒玉娇;新时期小说中的愚人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李蕾;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窥视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5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