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改造”与“五四”新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视域
本文关键词:“社会改造”与“五四”新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视域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改造 “五四”新文学 文化运动 社会运动 研究视域
【摘要】:“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的兴起,是新文化运动一个不可或缺的面向,以“新村”、“工读互助”、“小组织试验”、平民教育、社会调查为代表的诸多讨论与实践,构成了浓郁的时代氛围,也影响到早期新文学的形态、气质、观念、工作方式及伦理意涵的生成。在某种意义上,将相关思潮、群体、实践,纳入“社会改造”这一整体的研究视域中,或许能突破“思想启蒙”“工具革新”等叙述框架,把握“五四”新文学之历史独特性的同时,也能在“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分化、冲突的线索中,透视新文学运动更为纵深的历史走向。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社会改造 “五四”新文学 文化运动 社会运动 研究视域
【正文快照】: 一近年来,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考察,已逐渐摆脱了将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分而述之”的框架,更多着眼于整体性的脉络、语境,将新文化运动与晚清以降一系列国内与国际的“危机”及由此产生的“觉悟”联系了起来。一方面,民国初年的政治乱局及“共和”危机,让梁启超、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涛;;五四新文化运动“修正”中的“志业”态度——对文学研究会“前史”的再考察[J];文学评论;2010年05期
2 潘正文;;“改造联合”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倾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3期
3 董炳月;周作人与《新村》杂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02期
4 中夏;;新诗人的棒喝[J];中国青年;192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功成;;邓中夏——杰出的无产阶级诗人[J];大连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2 姜涛;;“社会改造”与“五四”新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视域[J];文学评论;2016年04期
3 赵泓;;新村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及其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张剑;;被遮蔽的历史图像:第一次国共合作与革命文学的兴起[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05期
5 聂国心;;构建“革命文学”的三种想象[J];齐鲁学刊;2012年03期
6 姜涛;;“菜园”体验与五四时期文学“志业”观念的发生——叶圣陶的小说《苦菜》及其他[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0年02期
7 罗义华;;从“农夫”意识的游移看周作人的文化心态[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潘正文;;“改造联合”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倾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3期
9 顾钧;;周氏兄弟与《一个青年的梦》[J];上海鲁迅研究;2005年04期
10 李相银;论五四文学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洪承;;《新青年》模式与文学研究会的生成[J];学术研究;2005年11期
2 董炳月;周作人与《新村》杂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02期
3 叶圣陶;;略叙文学研究会[J];文学评论;195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克敌;;晚年林纾与新文学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2 刘登翰;;文学的回归——战后初期关于“建设台湾新文学”的一场论争[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温儒敏;;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对话——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赵凌河;;新文学现代主义思想理论解读[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丁尔纲;;五四新文学革命与建设和茅盾的历史定位——纪念茅盾逝世三十周年[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品高;新文学书籍收藏和投资方兴未艾[N];光明日报;2008年
2 陈品高;新文学书籍收藏和投资正当其时[N];中华新闻报;2008年
3 杨洪承;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践行者[N];文艺报;2012年
4 陈思和;现代报纸副刊与新文学的关系[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陈翔;北大红楼的新文学记忆[N];中国文物报;2011年
6 谢其章;珍贵的新文学绝版书[N];中国艺术报;2004年
7 陈翔;在巡展中弘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遗产[N];中国文物报;2011年
8 记者 王平;专家:两岸文化血脉相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钧;新媒体革命与“新新文学运动”[N];光明日报;2014年
10 陈思和;体味旧时民间出版的兴衰[N];文汇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北京大学;2007年
2 黄健;意义重构中的缪斯[D];浙江大学;2004年
3 隋晓莹;陈独秀与中国新文学运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任珊;章太炎与新文学[D];复旦大学;2009年
5 吴亚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孙志军;现代旧体诗的文化认同与写作空间[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楠;周作人与新文学的学院化:1917-1937[D];复旦大学;2014年
2 陈黎明;“五四”新文学与出版业互动关系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何琴英;新文学重建中的人文反思[D];四川大学;2005年
4 於俊杰;从《国文月刊》看国文教育及其与新文学之关系[D];北京大学;2012年
5 杜波;《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浪;新国文·新文学·新国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海飞;从新文学广告管窥上海文坛(1932-1935)[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金花;身份与学术[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炯;《觉悟》与“五四”新文化新文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丽媛;山东大学与新文学[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58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5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