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怀古咏史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8:26
本文关键词:清初怀古咏史词研究
【摘要】:怀古咏史是一种传统的诗词创作题材,怀古咏史词历经五代、两宋、元、明的几代创作,已成就了诸多经典,很难再取得新的突破。然而,身经时代剧变的清初词人们吊古伤今,援史写心,借史述怀,赋予了怀古咏史词以新的生命力,使其散发出新的光芒。清初怀古咏史词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清初怀古咏史词的创作题材大大扩展,其吟咏对象不仅有传统的名迹名人,而且还纳入了地方遗迹、民间故事等新的吟咏对象。其次,清初怀古咏史词的吟咏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怀古咏史,而是与羁旅、题画、观剧、赠别、唱和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其次,清初怀古咏史词在顺康八十年间,在情感内蕴和写作视角上也有着渐变的过程,对故明的情感从深切地怀念到逐渐地淡忘,情感的表达视角也从自我的申诉变为他者的观照。清初怀古咏史词创作在思想方面带有群体性的特点。遗民怀古咏史词多有国破家亡的哀伤、复明无望的苦涩、痛定思痛的反思以及绝望之后的虚空之感;贰臣怀古咏史词多含有一些愧对故国之心、剖白苦衷之意以及备受冷遇之怨;清初新入仕词人的怀古咏史词创作则有意地规避敏感的故明之思,他们大都认同或维护满清的统治,并随着时代与境遇的改变,流露出平和之意和升平之象,词中的苦闷也多是因壮志未酬而发。清初怀古咏史词在艺术方面也体现出明显的流派特征。蒋平阶恪守花间词风,以其为代表的云间派怀古咏史词多用小令体制,以闺音寄兴亡;陈维崧词风张狂而雄悍,以其为代表的阳羡派怀古咏史词多阳刚雄健之风;朱彝尊情深而笔婉,以其为代表的浙西词多语意典雅,情蕴疏淡。另外,清初怀古咏史词还有其他风格,如纳兰性德的灰色笔调,李渔词中的“俗化”色彩,吴绮词中的“风志”之味,以及女词人怀古咏史词中的巾帼之音等等,不胜枚举。总之,清初怀古咏史词情感内蕴丰富,艺术手法多样,在历代怀古咏史词创作,乃至整个词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清初 怀古咏史词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研究范围8-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意义12-14
- 第一章 清初怀古咏史词概论14-32
- 第一节 开阔的创作题材14-22
- 第二节 多样的吟咏方式22-28
- 第三节 渐变的视角立场28-32
- 一、故国:从怀念到遗忘28-29
- 二、视角:从“我的”到“他的”29-32
- 第二章 清初怀古咏史词的思想特点32-55
- 第一节 遗民词人的怀古咏史词32-38
- 一、国破家亡的哀伤32-34
- 二、无力回天的苦涩34-36
- 三、痛定思痛的批判36-37
- 四、颓废绝望的虚空37-38
- 第二节 贰臣词人的怀古咏史词38-43
- 一、愧疚之心39-40
- 二、剖白之意40-41
- 三、冷遇之怨41-42
- 四、悯世之情42-43
- 第三节 入仕新朝词人的怀古咏史词43-55
- 一、对故明之思的有意规避43-45
- 二、对新朝的认同与维护45-47
- 三、平和之气与升平之象47-49
- 四、壮志难酬的苦闷49-55
- 第三章 清初怀古咏史词的艺术特色55-83
- 第一节 蒋平阶与云间派55-60
- 一、蒋平阶:长于小令,寄于闺音55-58
- 二、其他云间词人:恪守与嬗变58-60
- 第二节 陈维崧与阳羡派60-66
- 一、陈维崧:“臣醒而狂”,健劲霸悍60-64
- 二、其他阳羡词人:词体解放与“存经存史”64-66
- 第三节 朱彝尊与浙西派66-71
- 一、朱彝尊:笔婉情深,哀而有节66-69
- 二、其他浙西词人:雅化与淡化69-71
- 第四节 其他词人的怀古咏史词风格71-83
- 一、纳兰性德:“灰冷”之色71-74
- 二、李渔:“俗化”之意74-75
- 三、吴绮:“风志”之味75-76
- 四、女词人:巾帼之音76-83
- 余论:清初怀古咏史词与其他怀古咏史词的比较83-88
- 结语88-90
- 参考文献90-99
- 后记99
本文编号:666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6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