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小说家”与楚国的“小说”
本文关键词:先秦的“小说家”与楚国的“小说”
更多相关文章: 小说史 内外储说 《说苑》 说林 价值评判 说苑 街谈巷语 经说 《战国策》 口头传播
【摘要】:先秦小说是与“经说”或“大说”相对的一个概念。从价值评判的角度来看,它是不解说“经义”的“小道”和“小知(智)”;从形式上看,它不同于那种“琢之盘盂,镂之金石”,或“加笔墨之迹”、“书之竹帛”的“经说”或“大说”,而是属于民间口头传播的、篇制短小的“说”。先秦楚国的“墨辩”学者曾最早从逻辑分析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理论探讨。现存于《韩非子·说林》《内外储说》和刘向《说苑》中有关楚人的“说”,就是先秦楚国的小说,它们反映了先秦楚国小说的特点和成就。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小说史;内外储说;《说苑》;说林;价值评判;说苑;街谈巷语;经说;《战国策》;口头传播;
【正文快照】: 小说是当代主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它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等;小说家则是以创作小说为职业者(或者说是擅长小说创作的作家)。但这只是今天人们的观点,并非是古已有之的定义。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小说概念还刚刚产生,小说家的名称则尚无人正式提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华平;;“三墨”学说与楚国墨学[J];文史哲;2013年05期
2 高华平;;由詹何看先秦道家思想的发展演变[J];哲学研究;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华平;;拒斥·卫道·好辩——论孟子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2 高华平;;先秦的“小说家”与楚国的“小说”[J];文学评论;2016年01期
3 高华平;;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批评[J];中州学刊;2015年08期
4 罗兰;;墨子“非乐”思想探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5 高华平;;阴阳家学说及其在楚国的传播——兼论竹帛《五行篇》的学术史意义[J];华中学术;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华平;;环渊新考——兼论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及该墓墓主的身份[J];文学遗产;2012年05期
2 陈久金;;屈原生年考[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林;;现、当代农民小说史“猜想”[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邹理;;评董之林关于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程国君;;叙事:视角的独特和小说技法的探索[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4 王震亚;;千山外,水长流——北美华文小说的回顾与前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5 王平;;小说·文化·人——评宁稼雨近著三种[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6 刘火;;坚守乡村图景书写的意义[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兴安;;恐怖小说在中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8 周腊生;;《燕山外史》不可全盘否定[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火;;坚守乡村图景书写的意义[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王卫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史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说的前世今生[N];解放日报;2012年
2 参加者 李敬泽 徐坤 红柯 谢挺 荆歌 雪漠 孙惠芬 潘灵 金瓯 北北;小说的可能性与写作者的危机感[N];文学报;2003年
3 ;将小说进行到底[N];文艺报;2003年
4 张红超 编译;好小说 烂结尾[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5 徐江;小说的长度与生存理由[N];北京日报;2013年
6 朱双一;2011年台湾小说创作的亮丽风景[N];文艺报;2012年
7 外文所 陈众议;西方小说、类小说的一种纵向概括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钟兴永;从商贾小说视角研究中国商业和商人文化[N];文艺报;2005年
9 刘建华;读——《美国梦,,美国噩梦:1960年以来的小说》[N];文艺报;2006年
10 王晓瑜;十一篇小说史[N];文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郝军启;1980年代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莉;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期乡族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敏;文革主流小说的话语形态及其延伸[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木村淳哉;中国明代四大小说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董定一;明清游历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施战军;中国小说的现代嬗变与类型生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守亮;汉代小说史叙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房伟;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慧;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张冬梅;论1990年代以来“抗战小说”的新变[D];河北大学;2015年
3 向浩;唐代侠义小说中的政治意识[D];西南大学;2015年
4 钟佳蓉;雨果小说里的死亡描写[D];西南大学;2015年
5 孔叔阳;《小说选刊》与1980年代小说创作[D];渤海大学;2015年
6 李琼;新世纪以来回族女作家小说创作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何敬;福克纳小说中的愚人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段闪闪;六朝小说与史书的互渗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伯超;唐五代小说中的胡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10 胡学杏;论哈金小说的生命意识[D];温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67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6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