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理论建构之流脉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理论建构之流脉
【摘要】: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研究中,除梁启超、胡适、朱东润等人的有关理论主张受到足够重视外,还有朱湘、许寿裳、郑天挺、孙毓棠、戴镏龄、沈嵩华等一大批人的理论探讨未得到应有关注。正是这几代学人从不同侧面进行的思考与探讨,才汇聚成从作家到学者,从零星到系统,从历史到文学,从比较东西方传记差异到提倡传记文学,从探讨创作手法思考到理论的建构之流脉。而由"新史学"出发一路走来的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理论建构虽未出现热烈繁荣的局面,未出现震撼文坛学界的宏篇巨著,但他们的努力所彰显的探索精神,由相互碰撞所形成的思维成果,都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记文学理论积淀,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传记文学的创作实践。系统梳理这一发展脉络,总结其关于传记文学理论的思维成果,无疑对现代传记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诗学意义。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现代中国 传记文学 理论建构 发展流脉
【基金】:作者主持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研究”(06BZW055)的结项成果之一
【分类号】:I207.5
【正文快照】: 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研究的过往视界中,关于传记写作,梁启超、胡适、郁达夫、朱东润等著名作家学者的有关理论主张受到充分的关注,但除此之外其他人的理论探讨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实际上,创作的转型发端于观念的变革,而写作的实践也促进、启迪和丰富理论的建构。在20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兵;浅谈传记文学创作中的虚构[J];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S1期
2 郭久麟;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杜彩萍;传记文学个性化剖析[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4 ;第二届传记文学国际研讨会[J];外国文学;2001年06期
5 郭久麟;略谈传记文学的主题提炼[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张九雨;第二届国际传记文学研讨会综述[J];国外文学;2002年02期
7 白志坚;试论传记文学的艺术性(二)[J];集宁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8 胡芳;浅谈传记文学中的虚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全展;世纪之交:中国传记文学的六大热点[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郭久麟;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关于传记文学的性质的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兰村;;对当代传记文学的回顾[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传主形象的艺术突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3)[C];2007年
3 孙德喜;;书信与传记文学[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黄科安;王伟;;从知识者言说到大众化消费——中国传记文学的百年迂回[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5 李政;;赫梯书信与传记文学——浅析赫梯国王哈吐什里三世致巴比伦国王卡达什曼-恩里尔二世的书信传记价值[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积玉;;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述评[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7 谷辅林;周海波;;郭沫若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法[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8 张维;;家书——传记写作的重要素材[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张积玉;;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述评[A];郭沫若研究(第五辑)[C];1988年
10 刘虹蕴;;传记类文学作品著作权权属判断标准及侵权考量因素的认定——评析柳红诉吴晓波等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光荣;传记文学的崛起与勃兴[N];辽宁日报;2000年
2 南京大学 杨正润;传记是“中国文学里最不发达的一个部门”[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传主形象的艺术突破[N];文艺报;2007年
4 张俊彪;传记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新高度[N];文艺报;2007年
5 唐岫敏;一部西方传记的传记[N];文艺报;2008年
6 湖北荆楚理工学院教授 全展;传记文学闯新路[N];人民日报;2010年
7 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通讯员 王云;北京石景山设立“中国传记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郑一奇(编审);传记文学的价值与出路[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9 全展;传记文学研究的“世纪之作”[N];文艺报;2011年
10 欧明俊;传记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载体[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吴海;清代的学术与传记[D];南京大学;2011年
3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孟晖;“传记式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史素昭;唐代传记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凌云;新时期中国画家传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王永;还原·想象·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东生;论陈廷一的传记文学创作[D];湖南大学;2013年
2 向刚;《美丽心灵》(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3 李敏;《永不妥协—玛格丽特·撒切尔生活录》(节选)翻译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刘婷婷;论奈波斯传记思想的特征及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惠敏;传记文学的翻译策略探讨[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陆婷;石楠传记文体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7 罗妙宝;认知整合理论指导下的传记文学英译汉翻译策略及方法初探[D];东南大学;2015年
8 全淑连;亚历克斯·弗格森的《我的自传》汉译实践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江贝贝;英文传记汉译实践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于振涛;希腊罗马(从伊索克拉底到苏维托尼乌斯)传记文史特性考察—西方传记文史归属争议的缘起[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71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7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