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白居易诗歌派别_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_《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8 15:09

  本文关键词:白居易诗歌在唐代的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09年

白居易诗歌在唐代的传播

郑慧  

【摘要】: 随着对西方传播学的引进和消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传播学的中国化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了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一些分支学科,如艺术传播学,媒介传播学,教育传播学等,但是对于文学传播的研究在我国还很少见。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在各个时期都与传播活动密不可分,任何文学作品只有经过传播,被受众接受才是一个完整的文学活动过程。 中国的古代文学在中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都堪称典范,文学作品不但是一种艺术,其本质也是一种被传播的信息。本文选取白居易诗歌在唐代的传播进行研究,因为白居易的诗歌是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大众化的手段的诗歌的典型代表。白居易的新乐府作品从“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角度出发,“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有意的通过这些作品反映现实问题,记述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的。他自述他的诗歌“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说明新乐府确是有真凭实据的,经得起核实的。可见白居易作诗,他既不是为了满足传播者需要,把受众当成宣传的对象,成为被左右的“沉默的螺旋”,也不是为满足受众需要,让受众成为现代的大众传播媒介所谓的“上帝”。受众在接受其诗歌的过程中,一方面了解了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的知识和信息,提高了受众自我意识和自我修养,另一方面,审美情趣得到了激发享受一种艺术的美感。 作者希望通过对从白居易诗歌在唐代的传播的研究,揭示诗歌的传播带动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政治文明、道德建设的作用,同时,引导人们重视这种作用的产生不但是诗人辛勤创作的结果,更离不开受众在接受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目录6-7
  • 引言7-9
  • 一、白居易诗歌在唐代的传播情况9-16
  • (一) 唐代诗歌的传播情况9-12
  • (二) 白居易诗歌的创作情况12-14
  • (三) 白居易诗歌的传播情况14-16
  • 二、白居易诗歌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分析16-25
  • (一) 白居易诗歌的传播方式16-19
  • 1.书写传播16-17
  • 2.题壁传播17-18
  • 3.歌妓传播18-19
  • 4.乐官传播19
  • (二) 白居易诗歌的传播效果19-25
  • 1.不同受众角色的接受特点20-22
  • 2.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例解读白居易诗歌的传播效果22-25
  • 三、白居易的"传播意识"分析25-33
  • (一) 为民作诗,为"时俗所重"25-29
  • 1.诗歌内容、形式贴近大众26-27
  • 2.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引起大众共鸣27
  • 3.与歌妓关系密切27-29
  • (二) "元和体"诗歌中的反馈作用29-31
  • (三) 广题诗、勤编集——满足受众超越时空的接受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后记3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美玲;中晚唐五代白居易诗歌接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煜;;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目的、原型等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瞿明刚;唐代题壁诗的传播学分析[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3 孙民生;对中国古典文学内部传播模式的思考[J];武陵学刊;1997年04期

    4 童岳敏,罗时进;唐诗的传播媒介及其范式[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马承五;唐代艺术与诗歌文化传播[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胡振龙;唐代的诗歌传播方式与传播特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7 李郁;论文学活动中传播的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李子广;“以汉代唐”与《长恨歌》的命意[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9 刘光裕,郭术兵;论传播方式的改变对唐宋词的影响[J];齐鲁学刊;1997年01期

    10 郭英德;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J];求是学刊;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寒娥;传播学视野下的唐宋词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阳地;谭勇;;离愁别绪歌千载断肠声里唱《阳关》——琴曲《阳关三叠》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袁茹;;李白《静夜思》版本嬗变及其诗学思想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项晓静;;刘仁轨研究三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陈立柱;;刘知几史学变革观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贾晋华;;古典禅与人间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磊;;论展示艺术中信息的有效传播[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李蓓;;网络传播与博物馆观众视角[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姚政邑;石千里;;国内高校广告实验室建设的比较研究[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姚政邑;石千里;;国内高校广告实验室建设比较研究[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7 孙信茹;;传媒与民俗生活变迁——甘庄的个案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8 周步恒;;衡量广播媒体实力之杠杆——论节目评估体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廖静;黄明元;;媒体的划时代变迁——论新旧媒体的共存与共荣[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10 魏少婧;吴月娥;;试论手机电视的市场营销策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丰义哲;国内网球专业期刊对上海大师杯赛报道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孙娟;曹植诗歌接受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次;中国古典诗学批评中的白居易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2 毛妍君;;论苏轼对白居易“闲适”人生观的受容[J];江淮论坛;2010年03期

    3 苏爱民;;试析新旧《唐书》对白居易评价差异之原因[J];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沈文凡;李文玉;;白居易诗歌的影响与接受[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陈文忠;《长恨歌》接受史研究──兼论古代叙事诗批评的形成发展[J];文学遗产;1998年04期

    6 尚永亮;;“白俗”论之两宋流变及其深层原因[J];学术研究;2010年05期

    7 邓新跃;杜牧攻讦元白诗歌的批评学意义[J];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8 王永波;50年白居易研究著作述评[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贺中复;论五代十国的宗白诗风[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10 李丹;尚永亮;;白居易百年研究述论[J];中州学刊;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余霞;晚唐五代贾岛接受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岩;李贺诗歌宋元接受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宗顶侠;元稹诗歌接受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侯丽丽;杜牧诗歌在晚唐五代及两宋时期的传播接受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玉蓉;唐宋时期刘长卿诗歌传播接受史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少康;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马承五;唐诗传播的文字形态与功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郭英德;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J];求是学刊;1999年02期

    4 李玉莲;元明清小说戏剧传播方式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05期

    5 敬蓉;大众传播符号与受众心理真实[J];思想战线;1998年12期

    6 王兆鹏,刘学;宋词作者的统计分析[J];文艺研究;2003年06期

    7 秦志希;论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8 陈定家;市场语境下文学艺术的雅俗分化与融合[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张民服;明清时期的私人刻书、贩书及藏书活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10 周毅;传播文化及其过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鲜于煌;;白居易《蛮子朝》等诗与云南纳西族民族特色[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傅艳华;;白居易诗歌中花意象解读[J];运城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肖伟韬;;白诗柳词之可比性及内在成因[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尚永亮;;从“浅俗”之否定到多元之阐释——清前中期白居易诗接受的阶段性变化及其要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傅艳华;付兴林;;白朴杂剧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与发展[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超;;白居易诗歌词语拾零三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祁子青;;腹笥万卷 笔下生花——从《游记》看徐霞客丰厚的国学功底[A];徐霞客研究(第18辑)[C];2009年

    3 贺从容;;唐两京城坊曲形态之探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常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张来成;[N];中国信息报;2011年

    3 记者 吕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万玲艳;[N];太原日报;2011年

    5 驻湖州记者 郑超;[N];杭州日报;2011年

    6 记者 孙丽萍 高凯 刘栓阳 通讯员 周伟杰;[N];郑州日报;2010年

    7 无棣县第一高级中学 孙鹏;[N];学知报;2011年

    8 李宗同;[N];解放军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二彩;白居易诗歌池塘意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邱艳;白居易诗歌中的星象意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欧阳多根;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影响之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易兰;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爱英;域外汉籍《菅家文草》词汇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7 朱晓芳;白居易诗歌中的量词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8 熊鹰;《佩文韵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小姣;白居易诗歌联合式复音词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陈贻丽;从禅宗流变看盛中唐时期士人诗歌自然意象之异同[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白居易诗歌在唐代的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7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7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