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左翼戏剧的概念化与公式化
本文关键词:论左翼戏剧的概念化与公式化
【摘要】: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戏剧具有鲜明的概念化和公式化特征,它呈现出“翻身”与“救亡”主题的概念化,“压迫——反抗”戏剧情节的模式化,以及思想表达的口号化特征。这样的概念化与公式化倾向突出了鲜明的政治主张,削弱了左翼戏剧的艺术审美力。左翼戏剧概念化与公式化的成因,远比“主观主义”和“脱离现实生活”复杂得多,需回归历史语境加以仔细分析。并且,左翼戏剧的概念化与公式化现象对其后的文艺创作也有较深刻影响,不应简而概之,以弊盖利。本文章将围绕左翼戏剧的概念化与公式化的表现特征、成因和反思等几个方面探讨左翼戏剧的概念化与公式化问题。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共三章)、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梳理左翼戏剧和概念化、公式化问题的研究现状,二是说明选题的研究价值、研究范围和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分析左翼戏剧中“翻身”与“救亡”主题的概念化特征,并从“压迫——反抗”戏剧的情节模式和思想表达的口号化两个角度分析左翼戏剧公式化的特征。第二章主要从苏联、日本的左翼思潮,“文艺大众化”以及政治诉求对戏剧创作的影响角度探讨左翼戏剧概念化与公式化的具体成因。第三章着重讨论左翼戏剧概念化与公式化的影响,并反思左翼戏剧概念化与公式化的现象。结语部分:一方面,总括全文,总结左翼戏剧概念化与公式化的特征,概括左翼戏剧概念化和公式化的成因,以及左翼戏剧概念化和公式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强调应将左翼戏剧置于历史现场,才可对左翼戏剧的概念化与公式化现象做出公允评价。
【关键词】:左翼戏剧 概念化 公式化 文艺大众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2
- 一、关于左翼戏剧的研究7-9
- 二、关于概念化与公式化成因的探讨9-10
- 三、研究思路10-12
- 第一章 左翼戏剧的概念化与公式化特征12-20
- 第一节 左翼戏剧的概念化12-15
- 一、“翻身”主题的概念化12-14
- 二、“救亡”主题的概念化14-15
- 第二节 左翼戏剧的公式化15-20
- 一、“压迫——反抗”的戏剧情节模式15-18
- 二、思想表达的口号化18-20
- 第二章 概念化与公式化的成因20-40
- 第一节 国外左翼思潮的影响20-28
- 一、苏联左翼思潮的影响20-25
- 二、日本左翼思潮的影响25-28
- 第二节“文艺大众化”的影响28-33
- 一、“文艺大众化”思潮28-30
- 二、“文艺大众化”的创作原则30-33
- 第三节 政治诉求对戏剧创作的导向33-40
- 一、文学功利诉求下的戏剧创作33-36
- 二、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规约36-38
- 三、戏剧家的政治心态与政治选择38-40
- 第三章 左翼戏剧概念化与公式化的影响与反思40-49
- 第一节 左翼戏剧概念化与公式化的影响40-43
- 第二节 左翼戏剧概念化与公式化的反思43-49
- 一、概念化与公式化的必然性43-44
- 二、戏剧艺术审美的缺失44-46
- 三、概念化与公式化的反叛与创新46-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5
- 后记55-57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富仁;关于左翼文学的几个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1期
2 张大明;前期左翼文学的历史经验[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1期
3 马晖;左翼文学价值观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王琳,牛会娟;再析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从“合力说”看左翼文学运动[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5 郑绩;从《良友》看左翼思潮在大众层面的传播[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03期
6 林虹;个性的发现与失落——再论现代派与左翼文学的疏离与融合[J];中州学刊;2005年04期
7 陈平原;;“左翼”、“时代”及“文学”——在“左翼文学的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01期
8 马晖;;价值视野中的左翼文学[J];社科纵横;2006年02期
9 丸山f;;在汕头大学“左翼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2006.1.9)[J];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02期
10 刘震;;左翼文学运动研究的两种范式与新的可能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梦阳;;左翼文学资源对当代中国的意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2 程致中;;一道雄强壮丽的文学风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资源性意义[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吕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以鲁迅为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奕彤;;秋白与鲁迅都是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A];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建锋;;论左翼川籍作家创作的地域文化意蕴[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邬冬梅;;民国经济危机与30年代经济题材小说[A];茅盾研究(第12辑)[C];2013年
7 王铁仙;;在政治与文学之间——左联时期的瞿秋白[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弓;左翼文学的历史地位[N];光明日报;2000年
2 贺立华;拷问历史:左翼文学问题[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本版编辑 汕头大学 王富仁 北京大学 钱理群 北京鲁迅博物馆 王得后;左翼文学:且拿生命去书写[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刘继明;新左翼文学与底层写作[N];湖北日报;2006年
5 思文;左翼传统在当代[N];北京日报;2001年
6 张炯;一本有拓新价值的著作[N];文学报;2013年
7 刘勇 杨志;“底层写作”与左翼文学传统[N];文艺报;2006年
8 ;郜元宝:犹在“二周”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程洁;110件珍贵馆藏文献[N];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骥鹏;革命中的启蒙困境[D];河南大学;2009年
2 刘海波;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骋;宣传学视野中的左翼文学[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李美琼(Lee Mi Kyung);中韩左翼文学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毛丹武;现代性中的阶级和民族[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崔瑛祜;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三十年代左翼文学思潮的审美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健;论当代中国“新左翼文学”的兴起[D];安徽大学;2012年
3 陈娇娜;论左翼文学话语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范珊珊;论“新左翼文学”的提出与意义[D];河北大学;2013年
5 岳凌;论左翼戏剧的概念化与公式化[D];西南大学;2016年
6 王一帆;左翼话剧运动与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孙清清;左翼视角下的台湾牢狱小说研究(1980-1989年)[D];郑州大学;2016年
8 任吉财;左翼时期茅盾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9 徐婷婷;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话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朱法娟;20世纪30年代的北方左翼文化运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本文编号:673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7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