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宋淇与《红楼梦》

发布时间:2017-08-21 14:15

  本文关键词:宋淇与《红楼梦》


  更多相关文章: 宋淇 《红楼梦》 红学观 红学方法 传播


【摘要】:宋淇先生是香港地区著名的红学家、作家、翻译家以及文学评论家。毕其一生研究《红楼梦》四十年,直到去世仍然牵挂着未完成的红学论文。宋淇在红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文章《新红学的发展方向》《论大观园》《论贾宝玉为诸艳之冠》等曾引起过巨大的影响。有红学遗著《红楼梦识要》。此外还有针对霍克思英译本《红楼梦》的评论文章《红楼梦西游记——细评红楼梦新英译》。由于交游广泛,宋淇结识过许多红学研究者,用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尤其重要的是,对于一些研《红》者诸如张爱玲,宋淇倾力帮助,为《红楼梦》的传播和红学发展做出了贡献。就是这样一位学者,由于他的著作生前从未在大陆出版,大陆读者想看到他的文章十分困难,故而对其知之甚少,自然也就极少有人对他的红学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所以本文着力弥补这一不足。本文主体部分有六章。第一章着重梳理宋淇的生平与红学研究著作,同时对现有的宋淇与《红楼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评述,得出当前的成果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则从宋淇研究中论《红楼梦》研究的发展方向、论《红楼梦》的环境、论《红楼梦》的人物、论《红楼梦》的医事、论《红楼梦》的版本和作者家世、评价《红楼梦大辞典》六个方面论述了宋淇的红学观;第三章总结了宋淇的红学研究方法和意义;第四章论述其在《红楼梦》传播等方面的独特贡献;第五章梳理了宋淇笔下的中西红学研究者的形象;最后第六章为全文的结语。
【关键词】:宋淇 《红楼梦》 红学观 红学方法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3
  • 一、选题意义8-10
  • (一)宋淇生平及其红学著作8-9
  • (二)该选题的研究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13
  • 第二章 宋淇的红学观13-33
  • 一、论《红楼梦》研究的发展方向13-18
  • (一)论《红楼梦》的特殊之处13-14
  • (二)论新红学的现状和弊病14-15
  • (三)论新红学的发展方向15-16
  • (四)论研《红》者应有素质及前景16
  • (五)对宋淇的红学发展观的基本评价16-18
  • 二、论《红楼梦》的环境18-22
  • (一)大观园:曹雪芹的方寸之间18-21
  • (二)怡红院:《红楼梦》的中心地点21-22
  • 三、论《红楼梦》的人物22-28
  • (一)诸艳之冠贾宝玉22-23
  • (二)怡红院的四大丫鬟23-26
  • (三)情榜中的副十二钗26-28
  • 四、论《红楼梦》的医事28-30
  • (一)人生遭际与文学研究:晴黛之死与宋淇的肺病28-30
  • (二)病情描写和续书之谜:王熙凤的油尽灯枯和子宫癌30
  • 五、论《红楼梦》的版本和作者家世30-31
  • (一)独有的脂评:有正本的价值所在30-31
  • (二)画论、“西”字与爱红之迷:《楝亭集》所代表的家学渊源31
  • 六、评价《红楼梦大辞典》31-33
  • 第三章 宋淇的红学研究方法和意义33-37
  • 一、宋淇的红学研究方法33-35
  • (一)文本细读的方法33-34
  • (二)成体系、抓重点的方法34
  • (三)跨文化研究的方法34-35
  • (四)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的方法35
  • 二、宋淇的红学研究的意义35-37
  • (一)指明了红学发展的新方向35
  • (二)提供了红学研究的新范本35
  • (三)取得了红学研究的新观点35-36
  • (四)开辟了红学研究的新天地36-37
  • 第四章 宋淇与《红楼梦》的传播37-42
  • 一、宋淇与《红楼梦》的翻译37-38
  • 二、宋淇与张爱玲的红学研究和创作38-42
  • (一)《红楼梦魇》的命名与成书38-40
  • (二)《红楼梦》剧本风波40-42
  • 第五章 宋淇笔下的中西研红者群像42-46
  • 一、黄葆芳42-43
  • 二、夏志清43-44
  • 三、张爱玲44-45
  • 四、霍克思45-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悦;致力于红学研究的开拓与深化——读《红边漫笔》[J];北方论丛;1997年04期

2 邹自振;20世纪红学研究的历史总结——简评《红学百年风云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孙伟科;20世纪红学研究的启示[J];红楼梦学刊;2000年01期

4 赵建忠;红学研究中的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兼论新世纪红学的范式选择[J];红楼梦学刊;2000年02期

5 杨彬 ,宁俊红;学术史视野中的二十世纪红学研究——评陈维昭《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J];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02期

6 赵建忠;当前红学研究的多元格局及发展态势前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赖振寅;历史的复现与思想的重演——《红学:1954》对于当代红学研究的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蔡义江;理性看待红学研究的现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代顺丽;;林语堂红学研究的特点[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船越达志;;日本红学研究最新成果简介[J];红楼梦学刊;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征帆;;喜做红楼梦里人——铜仁学院红学研究实绩兼谈大学生为什么要阅读《红楼梦》[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后记[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3 李姣;;梦在红楼外——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谈红学研究的走向[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维汉;“揭秘”激起千层浪,搞红学研究不能靠“悟”[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梅新林;当前红学发展的困扰与对策[N];文艺报;2009年

3 张兴德;成为“索隐娱乐”的红学研究[N];文学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王研;红学研究或将有重大突破[N];辽宁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毛燕武 记者 赵海旭;打好文化牌 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N];杭州日报;2011年

6 梅新林 浙江师范大学;红学六十年学术范式的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记者 王冰;红学研究又一力作问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8 河西学院中文 杨林昕;红学研究的文化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8年

9 姜伯静;影视剧终归不是红学论文[N];中国商报;2010年

10 记者 刘笛 王蓉辉;读书,为人格的完满[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霁;中西交融背景下的红学研究范式得失考论[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维娜;《红楼梦》婚姻法文化解读[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耀予;宋淇与《红楼梦》[D];集美大学;2016年

3 宋颜莉;范式建构:余英时“新典范说”对传统红学研究方法论的突破[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丁瑜;20世纪下半叶港台红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晓磊;方豪红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本文编号:713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13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