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传奇与诗歌的雅俗演化原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晚唐传奇与诗歌的雅俗演化原因研究
【摘要】:中晚唐时期,传奇与诗歌孕育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雅俗新变。本文拟从中晚唐传奇与诗歌的雅俗演化着手,探讨其雅俗互动的原因。绪论部分旨在对研究视阈进行界定,且以《裴斚传奇》为例作了相关分析。第一章以文本为切入点从其文体内部探究二者雅俗演化之因。二者在共享化、即时性的创作方式上,尚真情、崇绮艳的创作主题,重感观、嗜浅切的创作情调以及长叙事、好写实的创作风格等方面的作用下,使两种文体形成呼应与共鸣。第二章以政治经济为切入点剖析中晚唐政治的昏聩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了传奇与诗歌的发展。文人们政治上的失意为其享受人生娱乐提供了机缘;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加深了文人的人间关怀,写作走向尚真情、好鄙朴。第三章以文人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从喜狎妓相娱玩的游戏精神、尚夸饰显才情的炫耀心理等四大方面探讨当时文人的消费心理对传奇与诗歌雅俗演化的助推作用。第四章以私学为切入点分析教育在传奇与诗歌雅俗演化中扮演的角色。第五章以佛教为切入点勾稽“修道享乐”的处世观对传奇与诗歌雅俗演化运动提供的契机。
【关键词】:中晚唐 传奇 诗歌 雅俗演化 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7
- 1 选题界定及意义8-9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3 研究方法11-12
- 4 以《裴斚传奇》为例展现传奇与诗歌雅俗演化的特征12-17
- 一 以文本创作为切入点17-25
- 1 共享化、即时性的创作方式17-19
- 2 尚真情、崇绮艳的创作主题19-21
- 3 重感观、嗜浅切的创作情调21-22
- 4 长叙事、好写实的创作风格22-25
- 二 以政治、经济为切入点25-33
- 1 政治上的挫败迫使文人在世俗生活中寻找安慰25-30
- 2 经济总体下滑、局部发展加深了文人的人间关怀,,写作走向写实尚情30-33
- 三 以文人日常生活为切入点33-47
- 1 喜狎妓、相娱玩的游戏精神33-37
- 2 尚夸饰、显才情的炫耀心理37-40
- 3 求功名、保性命的纾解手段40-43
- 4 多漫游、常入幕的生活遭际43-47
- 四 以私学为切入点47-59
- 1 鄙俗化教学内容47-51
- 2 世俗化的施教身份51-56
- 3 媚俗化教授环境56-59
- 五 以佛教为切入点59-64
- 1 佛寺的娱乐性提供了雅俗演化的契机59-62
- 2 佛教的民俗性丰满了传奇与诗歌的人格化62-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文倩;中晚唐侠义诗的发展与演变[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董乃斌;《李商隐与中晚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J];殷都学刊;2002年04期
3 马文军,李旭东;中晚唐南北治政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陈洪英;唐代社会经济转型与中晚唐遇仙小说新变[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5 成松柳;高利文;;中晚唐社会城市结构的演变和晚唐词的关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李利民;;中晚唐文中的“猫论”[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李鑫;;《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年10期
8 刘艳萍;;中晚唐冶游狎妓之风与艳诗创作[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张靖人;;试论中晚唐富民阶层的城乡放贷行为[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淑杰;徐祝林;;中晚唐民生诗价值取向透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和平;;中晚唐钱重物轻问题和估法[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2 齐勇锋;;中晚唐赋入“止于江南八道”说辨疑[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叶帮义;中晚唐文学中的“小人物”[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巍;中晚唐经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黄阳兴;咒语、图象与法术[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婷婷;中晚唐书僧文学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2 傅珊珊;国图藏善本中晚唐文人别集楲跋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马琰;中晚唐志怪传奇小说中的“他界”书写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4 刘斌斌;中晚唐民间音乐文学的美学思想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5 雷晓妍;中晚唐科举探花诗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明明;中晚唐传奇与诗歌的雅俗演化原因研究[D];温州大学;2016年
7 陈秋芳;中晚唐悼妓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玉珍;论中晚唐赋的创作及其价值[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胡洋;中晚唐涉商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贺叶平;中晚唐干谒散文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2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2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