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自我的裂变:戴望舒诗歌中的碎片现代性与追忆救赎

发布时间:2017-08-25 18:31

  本文关键词:自我的裂变:戴望舒诗歌中的碎片现代性与追忆救赎


  更多相关文章: 戴望舒 现代主义诗歌 碎片现代性 内转体验 追忆救赎


【摘要】:现代性在20世纪初中国的进程造成了历史时间的中断与文化整体性的丧失,使自我破裂为许多碎片。在这分崩离析的漩涡中,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标志着一种新的诗学意识的开启与一种根本性的转向,即从宏大的历史关怀转向微观与细小的日常事实,从更高转向更低,从外部的具体经验转向个人生命内部的体验。这种从外部世界退回到了私人的生活世界旨在捕获现代性的碎片,在追忆消逝之历史的气息中,重构消逝过往与空洞当下、外部与内部、自我与非自我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分裂,并最终将创伤的身体重塑为一个整合的自我。1
【作者单位】: 美国新泽西学院英文及世界语言文化系;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关键词】戴望舒 现代主义诗歌 碎片现代性 内转体验 追忆救赎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我底记忆》戴望舒(1905—1950)作为象征主义诗人的初次亮相,恰是诗怪李金发鬼迷心窍地误入自由诗创作爆发的终止时间,这或许是一次奇妙的历史巧合2。戴望舒在这一意义上承续了李金发的象征主义传统,并使之在1930年代趋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贵蕴;戴望舒的生存方式[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2 王鹏瑞;;谈忧郁之美——从戴望舒的《忧郁》到丢勒的《忧郁》及其他[J];艺术教育;2006年12期

3 段怀清;;戴望舒的一封法文信及其他[J];新文学史料;2007年04期

4 陈敢;;略论戴望舒后期诗歌的创造与突破[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毛忠明;刘凯红;;戴望舒的翻译思想[J];上海翻译;2008年03期

6 叶细细;;戴望舒的丁香姑娘[J];全国新书目;2009年07期

7 刘阳;;戴望舒及其诗歌《深闭的园子》[J];文学教育(下);2009年10期

8 利大英;寇小叶;;远行与发现——1932—1935年的戴望舒[J];现代中文学刊;2009年06期

9 叶孝慎;姚明强;;戴望舒著译目录[J];新文学史料;1980年04期

10 陈丙莹;;戴望舒论[J];青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胜华;;从传统到现代——戴望舒诗歌观察[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王书婷;;在节奏与意象之间起舞——戴望舒诗风转变的艺术辨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呼安泰;;浅谈戴望舒的诗歌音乐美[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周锋;;戴望舒诗歌音乐性问题的研究[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5 江锡铨;;无言的心灵际会——读《晚会》[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6 邵燕祥;;我读王辛笛[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承钧;戴望舒与《星座》副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陈旭光;宁静安详的生命酬劳[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范方俊;罗大冈与《望舒剪影》[N];光明日报;2005年

4 早报记者 石剑峰;香港的文学记忆[N];东方早报;2010年

5 张学昕;中国诗歌在当代的高度[N];辽宁日报;2008年

6 谢其章;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N];光明日报;2002年

7 刘保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十年寒灯三部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翟大炳;诗歌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接轨[N];潮州日报;2008年

9 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臧军;写作趁年华[N];文艺报;2013年

10 许淇;大地的囚徒——诗的囚徒[N];文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奇涵;戴望舒诗歌创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胡来彦;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文化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沈菲;戴望舒诗歌创作与其译诗的互文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王珍;戴望舒新诗艺术的现代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5 侯敏;论戴望舒诗歌创作中的悲情意识[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付海鸿;论戴望舒诗歌创作中的拟女性心理[D];西南大学;2006年

7 丁文霞;戴望舒诗歌意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8 崔敏;留守与突破:缪斯之魂的艰难求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侯婷;戴望舒的诗歌节奏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丽娟;文化心态视域下的戴望舒诗歌创作[D];宁波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37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37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