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革命与工商文化的精神造型——海派散文的文学文化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01 07:01
本文关键词:审美革命与工商文化的精神造型——海派散文的文学文化史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革命 海派散文 海派文化 文学审美性 文化本体性
【摘要】:海派散文是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其突出的特点是发现日常生活本身的美、幸福与乐趣,不求"载道"或本质,是传统文学中居于主流之外市井生活的发展与扩张。海派散文的发生与近现代上海的都市化进程相始终,本质上属于工商文化的精神造型。在一定的意义上,海派散文正体现了工商都会的主体意识,其所表达的是置身于现代工商社会中普通市民的人生感受与普遍心态,是近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因内而外的主体性表现。海派散文作为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或生活散文也同时标识着近现代中国工商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审美革命 海派散文 海派文化 文学审美性 文化本体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20-1940年代上海通俗文学与纯文学的关系研究”(10YJC751007)
【分类号】:I207.6
【正文快照】: 以郑逸梅、范烟桥、周瘦鹃、胡寄尘、严独鹤、姚民哀、张慧剑、叶灵凤、章克标、倪贻德、章衣萍、林微音、钱歌川、马国亮、梁得所、潘序祖、徐,
本文编号:770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7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