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望舒诗歌情感由青春之轻向生命之重的过渡
本文关键词:论戴望舒诗歌情感由青春之轻向生命之重的过渡
【摘要】:由于浪漫主义过分理想,现实主义和自然文学又实在琐碎,象征主义在文学的夹缝中便悄然生长成熟起来。如果说李金发是为我国象征诗派开辟道路的人,那么戴望舒当仁不让就成为了象征诗派的集大成人物。戴望舒的创作在前期与中后期有明显的不同,本文讨论的就是在戴望舒创作过程中,在前、中后期情感的变化与流转。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象征主义 悲伤 朦胧 自我剖析 情感升华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因为不敢轻易窥探你的真实,亦不愿妄自猜测你的想象。这是笔者对诗人戴望舒最虔诚的阅读感受。在文坛犹如社会一般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浪漫主义过分理想,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又实在琐碎,象征主义在文学的夹缝中便悄然生长成熟起来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贵蕴;戴望舒的生存方式[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2 王鹏瑞;;谈忧郁之美——从戴望舒的《忧郁》到丢勒的《忧郁》及其他[J];艺术教育;2006年12期
3 段怀清;;戴望舒的一封法文信及其他[J];新文学史料;2007年04期
4 陈敢;;略论戴望舒后期诗歌的创造与突破[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毛忠明;刘凯红;;戴望舒的翻译思想[J];上海翻译;2008年03期
6 叶细细;;戴望舒的丁香姑娘[J];全国新书目;2009年07期
7 刘阳;;戴望舒及其诗歌《深闭的园子》[J];文学教育(下);2009年10期
8 利大英;寇小叶;;远行与发现——1932—1935年的戴望舒[J];现代中文学刊;2009年06期
9 叶孝慎;姚明强;;戴望舒著译目录[J];新文学史料;1980年04期
10 陈丙莹;;戴望舒论[J];青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胜华;;从传统到现代——戴望舒诗歌观察[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王书婷;;在节奏与意象之间起舞——戴望舒诗风转变的艺术辨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呼安泰;;浅谈戴望舒的诗歌音乐美[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周锋;;戴望舒诗歌音乐性问题的研究[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5 江锡铨;;无言的心灵际会——读《晚会》[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6 邵燕祥;;我读王辛笛[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承钧;戴望舒与《星座》副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陈旭光;宁静安详的生命酬劳[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范方俊;罗大冈与《望舒剪影》[N];光明日报;2005年
4 早报记者 石剑峰;香港的文学记忆[N];东方早报;2010年
5 张学昕;中国诗歌在当代的高度[N];辽宁日报;2008年
6 谢其章;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N];光明日报;2002年
7 刘保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十年寒灯三部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翟大炳;诗歌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接轨[N];潮州日报;2008年
9 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臧军;写作趁年华[N];文艺报;2013年
10 许淇;大地的囚徒——诗的囚徒[N];文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奇涵;戴望舒诗歌创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胡来彦;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文化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沈菲;戴望舒诗歌创作与其译诗的互文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王珍;戴望舒新诗艺术的现代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5 侯敏;论戴望舒诗歌创作中的悲情意识[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付海鸿;论戴望舒诗歌创作中的拟女性心理[D];西南大学;2006年
7 丁文霞;戴望舒诗歌意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8 崔敏;留守与突破:缪斯之魂的艰难求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侯婷;戴望舒的诗歌节奏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丽娟;文化心态视域下的戴望舒诗歌创作[D];宁波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38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3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