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工人作家”胡万春

发布时间:2017-09-12 23:37

  本文关键词:论“工人作家”胡万春


  更多相关文章: 胡万春 上海“工人作家” “传统社会主义时期” 主体位置


【摘要】:“工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发声之一;而这些文本背后所呈现的“文学想象”也是考察共和国进程的重要维度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胡万春是“上海工人作家群”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他的创作可谓贯穿了共和国建立后最重要的四十年。由于目前对胡万春的研究尚不成熟,本文试图结合现有的胡万春作品及同时代“工人作家”访谈录、研究著作等多方材料,以作家生命轨迹及创作历程为线索,分三个章节探究以下问题。第一章主要探究胡万春“作家主体”的形成过程。现有研究往往将胡万春拾笔创作动力归因于强烈的“翻身感”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激。但胡万春之所以能在众多历史可能中成为“工人作家”并非理所当然。单一的动力机制显然不足以解释“作家主体”的建构过程,其成型应当是长时段中内外多重因素与契机推动下的复杂结果。第二章主要分析胡万春“十七年”创作黄金期的“文学想象”。本章首先回到作家“十七年”创作“初学阶段”,以其出现的两个显著困境为抓手,据此观察胡万春是通过何种方式摸索创作、解决问题从而过渡至成熟期,并获得“成熟写作技巧”及“敏锐捕捉时代问题”这两处鲜明“个人风格”。作为本章重点,第二部分将以文本为核心,着重讨论胡万春“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家庭问题》、《特殊性格的人》、《内部问题》,并在其他作品辅助下捕捉与作家“文学想象”密切关联的共和国行进中所产生的问题。据此发现,胡万春正是试图通过对“社会主义新人”的召唤,在文本中对这些问题付诸于想象性的解决。本文第三章将胡万春“文革”经历、“新时期”的困惑及80年代后期的转向联合起来讨论。笔者试图呈现胡万春在“文革”中的状态,勾勒出胡万春写不出作品、思想混乱的几层原因。再有,通过作家复出后的作品构思经过及多方材料,本章或可以再现胡万春在“新时期”遭遇的思想震荡,并就他的身份转型找到线索。
【关键词】:胡万春 上海“工人作家” “传统社会主义时期” 主体位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20
  • 第一章、“作家主体”的召唤与形构20-38
  • 第二章、日趋成熟:“文学想象”背后的真实思索38-62
  • 第三章、寻找与转向:主体身份的“再定位”62-72
  • 结语72-73
  • 主要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79
  • 附录79-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晶坤;“骨肉”(胡万春)插W[J];美术;1957年03期

2 方胜;;胡万春创作的思想特色[J];文学评论;1965年02期

3 姚文元;;胡万春的《特殊性格的人》[J];语文学习;1959年12期

4 iJ占朸;张恩和;;谈胡万春近年来小说中的工人形象[J];文学评论;1965年02期

5 张锦江;;情缘胡万春[J];上海采风;2011年05期

6 陈传才;陈衍俊;;钢铁工人的跃进歌——从《谁是奇迹的创造者》看胡万春的创作[J];读书;1959年17期

7 奚姗姗 ,周维德 ,丁锡根;评工人作家胡万春[J];复旦;1960年03期

8 叶觉林;上海儒商圈(下)[J];企业研究;1996年09期

9 毕红霞;;当代工人作家培养体制的延续——从胡万春到王十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02期

10 彭嘉强;;“语言要有形象,也要有美感”——工人作家胡万春谈文学语言[J];当代修辞学;198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仕婧;论“工人作家”胡万春[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40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40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7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