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文学对阮籍的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0:42
本文关键词:唐前文学对阮籍的接受研究
【摘要】:阮籍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生活中呈现出的“任诞”之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阮籍同时又是正始时期重要的作家,他的五言《咏怀》组诗自问世以来,就受到高度的关注。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与钟嵘对阮籍的《咏怀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唐前是阮籍文学史地位确立的重要时期。目前,关于阮籍的研究,学界多注重对《咏怀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研究、阮籍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在阮籍的接受研究方面,学者则将焦点放在断代接受史的勾勒上。因此从读者接受角度的研究应当是一个新的视角。本文立足于文本分析,融合了中西方接受美学理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两个问题:第一,梳理近百年阮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发现阮籍接受研究之空白与不足。第二,简述本文框架结构及选题意义与创新,突出阮籍接受研究的价值。论文除绪论外,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重点论述了曹魏当代以及一部分西晋士人对阮籍“任诞”之风的接受。第二章以左思、郭璞、陶渊明为例,主要论述两晋时期主流文士对阮籍《咏怀诗》的接受,左思《咏史诗》、郭璞《游仙诗》以及陶渊明《饮酒》等组诗,与阮籍的《咏怀诗》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第三章聚焦在南北朝时期重要文士对阮籍的接受,宋颜延之作为阮籍《咏怀诗》的“第一读者”,在唐前阮籍接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梁江淹开启了拟阮籍诗的先河,首次以“效阮公诗”为题,在阮籍接受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相似的人生经历使得北周庾信对阮籍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拟咏怀》二十七首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阮籍《咏怀诗》的内容。
【关键词】:阮籍 《咏怀诗》 接受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第一节 课题研究现状回顾7-12
- 一、阮籍《咏怀诗》的相关研究7-9
- 二、阮籍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9-10
- 三、阮籍的接受研究10-12
- 第二节 文章结构及选题意义与创新12-14
- 一、文章结构12-13
- 二、选题意义与创新13-14
- 第一章 曹魏、西晋对阮籍“任诞”之风的接受14-25
- 第一节 阮籍“任诞”之风的种种呈现14-18
- 一、阮籍“青白眼”表现出的抗世之怀14-17
- 二、阮籍“啸”隐喻的崇尚无限自由17-18
- 第二节 “七贤”中其他文人对阮籍“任诞”之风的接受18-23
- 一、嵇康、阮咸的接受18-20
- 二、王戎、刘伶的接受20-21
- 三、向秀、山涛的接受21-23
- 第三节 西晋其他士人对阮籍“任诞”之风的接受23-25
- 一、对阮籍任诞之风的接受23-24
- 二、对阮籍任诞之风的背离24-25
- 第二章 两晋“主流文士”对阮籍《咏怀诗》的接受25-41
- 第一节 左思对阮籍诗作的借鉴25-27
- 一、阮籍《咏怀诗》中的“咏史诗”25-26
- 二、左思《咏史诗》的接受26-27
- 第二节 郭璞《游仙诗》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与创新27-32
- 一、借游仙以咏怀27-29
- 二、坎X茸陨说挠蜗勺槭拇葱,
本文编号:862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6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