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世纪之变”——以严复、梁启超、王国维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学的“世纪之变”——以严复、梁启超、王国维为中心
【摘要】: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思想、政治、文化的重大转捩点。在民族生存危机和西学东渐的广阔背景下,中国新学术和文学的格局在急剧变化和构建之中。在世纪之交学术与文学格局的建构中,严复、梁启超、王国维是三个旗帜性的学者。他们以各自的努力和贡献,促进了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体系的建立。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黄河文明中心;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世纪之变 严复 梁启超 王国维
【正文快照】: 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之梦的破灭。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从这一历史节点开始,超越“器物革命”而进入“政治革命”的时期。在救亡图存的政治需求和西学东渐的思想浪潮的共同推动下,与旧有传统迥然不同的学术格局和文学范式,处在快速急剧的构想构建之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应祥;;《天演论》版本考异[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2 李群;;从文学翻译的层次说解读《天演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根;《天演论》的传播及其影响[N];光明日报;2007年
2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黄忠廉;严译《天演论》究竟始于何年[N];光明日报;2008年
3 安徽大学历史系 周崇云;吴汝纶与《天演论》[N];光明日报;2008年
4 冯聿峰;《天演论》:一个文本解释学的标本[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王有朋;严复与《天演论》[N];文汇报;2001年
6 杨建民;关于严复与《天演论》的时代特征[N];团结报;2011年
7 李宪堂;严复与《天演论》[N];光明日报;2007年
8 陈道章;严复和他的《天演论》[N];海峡时报;2003年
9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彭小瑜;告别《天演论》![N];中华读书报;2014年
10 伍立杨;典雅文言译西书[N];检察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敏;文化视角下的《天演论》译本分析[D];宁波大学;2015年
2 陈园锋;图里法则观照下严译《天演论》中的自我意识和科学观[D];湖南大学;2015年
3 吴会平;社会学视角下的《天演论》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4 王雪芹;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严译《天演论》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5 田伟丽;从目的论角度对《天演论》的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闫亮亮;从《天演论》手稿到《天演论》[D];湖南大学;2010年
7 管妮;以德国目的论解析严译《天演论》的“不忠”[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8 杨娟;在“厚翻译”之后[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罗欢;从操控论角度研究严复《天演论》的翻译[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汪志萍;从生态翻译学看严复译著《天演论》[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2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8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