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先勇小说的记忆诗学
发布时间:2017-09-21 21:12
本文关键词:论白先勇小说的记忆诗学
【摘要】:白先勇是建国后第一个被介绍到大陆的台湾作家。以往论文较多地是对他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解读,近来从他的家族情结和作家身份来看,记忆是其小说中的重要话题。本文试图从白先勇口中“关于中国记忆的总和”出发,总结小说中人物的记忆特征,分析白先勇书写记忆的编码方式,进而阐述人物在记忆与现实冲突中的处境。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从关键词“记忆”出发,概括了这一文化理论的来源和内涵,并对以往的白先勇小说研究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记忆文化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来研究白先勇的小说。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关于中国记忆的总和”入手,用繁华与创伤概括《台北人》中人物的记忆,《纽约客》中人物的记忆主要为对《台北人》的秉承和补充以及对美国生活的记忆,另外白先勇对古代的迁谪文化记忆深刻,并在表达主题和精神层面上对其继承与发展。第二章从记忆的结构模式出发,探讨白先勇如何利用戏曲进入人物记忆,采用意识流和对话的技巧来完成对记忆的书写,并实现与多重叙事方式的辩证,建构白先勇的富有记忆诗学价值的小说世界。第三章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基础上,阐述白先勇小说中的人物在记忆与现实的冲突中的处境。结语部分指出白先勇小说作品的成就,以及前人对他与张爱玲比较的误区,并进-步说明白先勇虽然停止了小说创作,但是戏曲把他引入到一个更加宽阔的记忆领域中。
【关键词】:白先勇 记忆诗学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0
- 第一章 “关于中国记忆的总和”10-23
- 第一节 繁华与创伤11-15
- 第二节 留美群体的记忆15-18
- 第三节 迁谪文化记忆18-23
- 第二章 记忆诗学的建构23-33
- 第一节 记忆的结构模式23-29
- 第二节 记忆叙事的独特形式29-33
- 第三章 记忆与现实的舛错、矛盾33-42
- 第一节 失落与救赎33-38
- 第二节 抗拒与融合38-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德威;蔡建鑫;;国家不幸书家幸──台静农的书法与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丽芬;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城市形象[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2 栾一兰;迷失、追寻、死亡—白先勇《纽约客》离散人物生存状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车守同;由台静农与庄严生平看迁台知识分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96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9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