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带露修花”与《朝花夕拾》的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17-10-05 12:30

  本文关键词:“带露修花”与《朝花夕拾》的艺术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 朝花夕拾 艺术特征 带露修花


【摘要】:《朝花夕拾》中,鲁迅对回忆进行“带露修花”的处理,通过对回忆的调整,赋予散文集以回忆之外的思想内涵。与此同时,“带露修花”的理念也体现在《朝花夕拾》的艺术特征上,具体表现为:诗意强化与主观抒情,“杂感化”述说与理情合一,叙事的具象化与散文抒情。通过诗意的加入强化了散文的抒情性,融情于景的诗情画意增添了《朝花夕拾》的艺术美,凝练含蓄的诗言诗语,造就散文集独特的语言风格;“杂感化”的述说,使得《朝花夕拾》的抒情更具理性思辨特征,议论的形象化和讽刺笔法的发挥,造就《朝花夕拾》深刻的思想性;写人状物的对象化抒情,以及情节的设置与运用,使《朝花夕拾》的抒情具备具象化的艺术特征。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分析这些艺术特征是如何丰富了《朝花夕拾》的情感和思想。
【关键词】:鲁迅 朝花夕拾 艺术特征 带露修花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10.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7
  • 第一章 诗意强化与主观抒情7-18
  • 1.1 真挚情感的诗意抒发8-11
  • 1.2 融情于景的诗情画意11-14
  • 1.3 凝练含蓄的诗言诗语14-18
  • 第二章“杂感化”述说与理情合一18-28
  • 2.1 思乡的蛊惑和精神的警醒19-22
  • 2.2 议论的形象化22-24
  • 2.3 辛辣的讽刺笔法24-28
  • 第三章 叙事的具象化与散文抒情28-35
  • 3.1 写人状物的对象化抒情28-32
  • 3.2 情节设置为抒情铺路32-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7-38
  • 致谢38-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静;;《朝花夕拾》研究综述[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郑家建;赖建玲;;若有所思——《朝花夕拾》的审智意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10期

3 查国华;蒋心焕;;战斗的篇章——读《朝花夕拾》[J];破与立;1977年02期

4 王晓明;伟大人格的投影——读《朝花夕拾》[J];名作欣赏;1982年06期

5 ;《朝花夕拾》[J];鲁迅研究动态;1985年S1期

6 彭斌柏;重读《朝花夕拾》[J];鲁迅研究月刊;1991年04期

7 杨景春;漫谈《朝花夕拾》的幽默艺术[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8 郭楚伟;《朝花夕拾》的情趣美[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刘泓颖;;从语言学视角下对《朝花夕拾》解读[J];语文建设;2013年36期

10 李超;;此情可待成追忆——从《阿长与〈山海经〉》感受《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杜羽 本报通讯员 王晓芸;“闲静”与“冷对”[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薛淼;“带露修花”与《朝花夕拾》的艺术特征[D];青岛大学;2016年

2 陈建芳;回忆的诗学:《朝花夕拾》的一种研究路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赖建玲;《朝花夕拾》的诗学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闵丽媛;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看《朝花夕拾》英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6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976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9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