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高危因素分析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高危因素分析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重症脑卒中 误吸 高危因素 集束化干预 肠内营养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高危因素及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高危因素的集束化干预策略的护理效果,为形成科学的、临床适用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观察、护理专家临床经验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总结出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的高危因素。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的高危因素,制定出科学的、适合我国现状的预防误吸的集束化干预策略。研究中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ICU进行肠内营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1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将2015年8月-10月入院的58例患者纳入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2016年1月-3月入院的56例患者纳入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收集入组患者资料记录在《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中。留取痰标本连续14天,以痰标本中胃蛋白酶检测阳性为误吸诊断标准。同时选取直接参与实验数据收集的60名注册护士,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集束化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时护士对11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预防误吸规范化护理操作执行率。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和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施集束化护理的试验组误吸发生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P=0.007)。2.两组护士规范化护理操作执行率情况比较。(1)“若因病情需要放低床头,应停止喂养30min~60min”的执行率由15.5%提高到92.9%(P0.001,有显著差异);(2)“胃动力障碍或长期肠内营养(4w)的患者,最好选择幽门后喂养”的执行率由32.8%提高到67.9%(P0.001,有显著差异);(3)“重症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进行误吸筛查”的执行率由0%提高到100%(P0.001,有显著差异);(4)“采用0.12%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至少每日3次或按需擦拭,及时吸引过多的口鼻腔分泌物及气囊滞留物”的执行率由8.6%提高到100%(P0.001,有显著差异)。结论:1.实施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高危因素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2.护士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集束化干预策略时,对已符合规范的护理操作执行情况均良好。3.护士掌握误吸高危因素,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后,肠内营养安全意识提高,对规范后的护理操作执行率提高。4.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的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实施,保证了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安全,提高护理质量。5.预防误吸的集束化干预策略的护理效果良好,符合临床护理操作指南和实际情况,可为临床操作提供可遵照的执行标准,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 误吸 高危因素 集束化干预 肠内营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3.7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13-14
- 第1章 绪论14-22
- 1.1 研究背景14-16
- 1.2 综述16-19
- 1.2.1 误吸的高危因素17-18
- 1.2.2 集束化护理对策18-19
- 1.2.3 总结19
- 1.3 课题研究思路19-21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21-22
- 第2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22-36
- 2.1 研究内容22-28
- 2.1.1 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的高危因素分析22-23
- 2.1.2 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的集束化干预策略23-28
- 2.2 研究对象28
- 2.3 实验分组28-29
- 2.4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29-30
- 2.5 方法30-33
- 2.5.1 研究工具30-31
- 2.5.2 干预内容和形式31-32
- 2.5.3 评价指标32
- 2.5.4 判断标准32-33
- 2.6 质量控制33-35
- 2.6.1 预实验33
- 2.6.2 人员培训33-35
- 2.7 资料数据处理方法及统计学分析35-36
- 第3章 结果36-45
-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36
- 3.2 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的比较36-37
- 3.3 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高危因素及发生机制37-41
- 3.4 培训前后护士对误吸相关知识试卷得分情况比较41-42
- 3.5 两组护士规范化护理操作执行率的比较42-45
- 3.5.1 对照组、试验组护士执行合理卧位情况的比较42-43
- 3.5.2 对照组、试验组护士执行合理选择肠内营养途径、种类、肠内营养速度和量情况的比较43
- 3.5.3 对照组、试验组护士执行气道管理情况的比较43-44
- 3.5.4 对照组、试验组护士执行其他护理操作情况的比较44-45
- 第4章 讨论45-49
- 4.1 两组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效果的比较分析45-47
- 4.1.1 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比较分析45
- 4.1.2 两组护士规范化护理操作执行率的比较分析45-47
- 4.2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47-49
- 4.2.1 创新之处47-48
- 4.2.2 不足之处48-49
- 第5章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6
- 附录56-62
- 附录1 临床病例研究报告表56-59
- 附录2 误吸相关知识试卷59-62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2-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敏;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鼻饲的体会[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4期
2 黄效模;曾德珍;张谦;;急性重症脑卒中33例抢救治疗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年04期
3 戴凤玲;梁淑琴;李建英;;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19期
4 靳玲玲;;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18期
5 杨彩浮;;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25期
6 辛可可;庞锋;;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08期
7 陈征;;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4年11期
8 徐善芬,崔智娟,吴远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及其意义[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年05期
9 徐丽凤,许辉,李静;重症脑卒中少量多餐的饮食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1年12期
10 李长茂;亚低温治疗26例重症脑卒中并高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赣萍;王桥根;邵锦根;刘晓玲;王晓翔;张耀西;刘建荣;;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探讨[A];2005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瞿佩育;;8例重症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肖淑英;宿英英;;诱发电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时机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娄唯鸣;;120例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5 邱小红;;5例重症脑卒中家庭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张道培;闫福岭;徐海清;朱奕忻;;重症脑卒中相关性感染与单核细胞免疫抑制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丽霞;李建国;;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杜桦;樊欣;李俊霞;;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使用螺旋形鼻胃肠管的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周翠萍;宿英英;;重症脑卒中患者对等热卡不同蛋白质入量的肠内营养代谢反应:51例随机对照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吴红瑛;范建中;;重症康复病房中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换届暨第十五次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年会、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针刺并辨证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的康复干预[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峰;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动态营养评估及治疗策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茹妍妮;免疫营养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免疫及病情变化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刘欣敏;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高危因素分析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贵强;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刘晓岚;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制剂干预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6 田永芳;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对危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蛋白、血脂、免疫指标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1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57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