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品管圈在提高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4:27

  本文关键词:品管圈在提高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品管圈 腹膜透析 自我管理


【摘要】:目的 (1)评价实施QCC活动对降低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的影响。 (2)评价实施QCC活动对降低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导管漂管率的影响。 (3)评价实施QCC活动对缩短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 (4)评价实施QCC活动对提高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的影响。 (5)评价实施QCC活动对提高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1)方案设计。根据国内外查新文件,统计2012年腹膜透析患者表格病例操作考核表、腹膜透析随访表、腹膜透析随访病例。制定了QCC活动流程图,对农村腹膜透析患者实施QCC活动。 (2)样本来源。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 (3)实验干预。选择2012年1-12月在本科室住院出院后的农村腹膜透析患者50例为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6-76岁,平均(41.68±19.94)岁;原发病:梗阻性肾病10例,慢性肾炎13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2例。选择2013年1-12月在本科室住院出院后的农村腹膜透析的患者50例为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2-71岁,平均(41.28±20.25)岁;原发病:梗阻性肾病12例,慢性肾炎10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14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QCC活动时间为6个月,其中包括:第一个月(选定主题与计划拟定)、第二个月(现况把握)、第三个月(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第4个月(对策实施)、第5个月(效果确认及标准化)、第6个月(检讨改进及成果发表)。对照组不予干预。 (4)效果测量。本研究所采用自编调查表包括5个部分:腹膜透析病人表格病历、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考核表、腹膜透析病人随访表、腹膜透析患者知晓率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效果测量。经品管圈对策实施期后,收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腹膜炎发生率、导管漂管率、平均住院日、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估。 (5)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率或构成比。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研究对象共100例,试验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特征和原发疾病,其中试验组男性28人,占56.0%,女性22人,占44.0%;对照组男性29人,占58%,女性21人,占44%;试验组平均年龄为41.28±20.2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1.68±19.94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文化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肾炎、梗阻性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四种疾病,其中试验组四种疾病患病率依次为20.0%、24.0%、28.0%、28.0%,对照组四种疾病发病率分为别26.0%、20.0%、30.0%、24.0%,两组四种疾病分患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透析龄18个月的12例,占24.0%),18-36个月的15例,占30.0%,36-72个月的11例,占22.0%,72个月的12例,占24.0%;对照组透析龄18个月的11例,占22.0%,18-36个月的16例,占32.0%,36-72个月的12例,占24.0%,72个月的11例,占22.0%;两组透析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完成干预观察后,试验组腹膜炎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腹膜炎的发生率为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5,P=0.009),提示试验组腹膜炎发生率有所降低。 (3)完成干预观察后,试验组的漂管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21),提示试验组漂管率发生率有所降低。 (4)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日为11.64±±2.01天,少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日为14.68±±2.8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3,PO.001),提示试验组平均和住院日缩短。 (5)试验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3,P=0.002),提示试验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有所高。 (6)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提示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结论 与常规护理比较,品管圈应用于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1)实施QCC活动,能够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 (2)实施QCC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腹膜透析导管漂管率。 (3)实施QCC活动,能够缩短平均住院日。 (4)系统的QCC活动,能够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 (5)系统的QCC活动,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 腹膜透析 自我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73.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前言13-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14-15
  • 1.3 关键词的定义15-16
  • 1.3.1 品管圈15
  • 1.3.2 腹膜透析15-16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6-22
  • 2.1 研究设计16-17
  • 2.2 研究对象17
  • 2.3 样本量确定17
  • 2.4 研究工具17-18
  • 2.5 知情同意18
  • 2.6 抽样方法18-19
  • 2.7 资料收集19
  • 2.8 质量控制19-21
  • 2.9 统计处理21-22
  • 第三章 结果22-25
  • 3.1 基本情况22-23
  • 3.2 观察效果23-25
  • 3.2.1 两组腹膜炎发生率的比较: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23
  • 3.2.2 两组腹膜透析导管漂管率的比较:降低漂管的发生率23
  • 3.2.3 两组平均住院日的比较:缩短平均住院日23-24
  • 3.2.4 两组腹膜透析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24
  • 3.2.5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提高了患者满意度24-25
  • 第四章 讨论25-30
  • 4.1 QCC在农村腹膜透析的效果分析25-27
  • 4.1.1 运用QCC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25
  • 4.1.2 运用QCC降低漂管的发生率25-26
  • 4.1.3 运用QCC缩短平均住院日26
  • 4.1.4 运用QCC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26
  • 4.1.5 运用QCC提高患者满意度26-27
  • 4.2 改善策略27-28
  • 4.2.1 加强无菌观念、加强操作规范、提高洗手的依从性27
  • 4.2.2 加强健康宣教采用个性化管理,个体化的培训27
  • 4.2.3 建立健全、完善的随访制度27-28
  • 4.2.4 固定专门的腹透护士28
  • 4.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28-29
  • 4.3.1 选题创新28
  • 4.3.2 方法创新28
  • 4.3.3 结果创新28-29
  • 4.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29-30
  • 第五章 结论30-31
  • 综述31-36
  • 参考文献36-41
  • 附录41-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娟珍;腹膜透析患者出院前培训的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S2期

2 童宗武,杨芳,高秀芳,孙阳,杨崇猛;腹膜透析患者并膈漏一例报告[J];中国血液净化;2002年02期

3 张凤,陈海英,高秀丽;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五步法培训的几点体会[J];山东医药;2003年26期

4 张爱茹,华美娜;腹膜透析患者康复期的自我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3年03期

5 何燕娴,林舜珍;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03期

6 董胜莲,邢凤梅,张晓丽;家庭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韩庆烽,董捷,范敏华,李国刚,朱莉,王海燕,汪涛;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及住院原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3年07期

8 汪浩,张旭,李春波;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3年S1期

9 韩庆烽,董捷,范敏华,刘惠兰,朱莉,汪涛;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年08期

10 孙云珍;腹膜透析患者腹腔感染的原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桂英;李筠;;腹膜透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2 沈红;叶华茂;;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及住院原因分析[A];2006年浙江省肾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沈红;叶华茂;;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及住院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沈红;叶华茂;;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及住院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沈红;叶华茂;;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及住院原因分析[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6 吴金土;巴震;姜毅;刘春雅;汪丽;;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诱发因素分析[A];2012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妙芳;;131例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原因分析[A];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与新进展”学习班暨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路径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1年

8 刘洪涛;王亚平;姜德训;霍延红;高艳丽;王会接;;腹膜透析患者退出治疗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赵占正;王沛;肖静;刘章锁;;静脉用铁在腹膜透析患者贫血中的应用探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林建雄;叶晓青;张小丹;易春燕;胡丽琼;刘庆华;孙艳艳;张云芳;罗伯s,

本文编号:673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673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9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